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马安村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盘活“一片山” ,绿了山岗活了土地
夏日,走进马安村,处处绿意盎然,涌动着产业“绿”动的力量。眼前,一垄垄果树郁郁葱葱,个大饱满的李子、桃子挂满枝头,数十名村民正忙着疏果,为水果成熟上市做好充足的准备。
2017年以来,马安村流转土地1550亩,打造山地立体产业综合体,先后发展李子400亩、黄桃120亩、莲子100亩、楠竹500亩(其中套种樱花树400亩)、柑橘(春见)120亩、草莓大棚10亩。
黄桃长势喜人。
“李子预计7月中旬左右上市,黄桃将于6月底成熟,可以持续采摘一个月左右。”马安村副主任刘刚介绍,预计毛收入可达100万元。
同时,马安村还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吸纳65户257人以劳务、资源、资金等形式入股村集体经济。集中流转土地1550亩,每亩租金500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劳务,稳定获取土地流转金、劳务收入金,实现家门口就业。
激活“一湖水” ,旺了产业活了经济
马安村两面临山,中间一条马安河穿村而过,1997年7月3日凌晨,该村发生了一起特大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如何利用好堰塞湖资源,围绕堰塞湖做好水文章?这是马安村发展的头号问题。
2016年以来,马安村立足堰塞湖特殊资源,将堰塞湖取名为天赐湖,在周末旅游、散客旅游、垂钓旅游等方面大做文章,积极打造集饮食服务、田园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
天赐湖一角。
党和政府先后在马安村投入2800余万元,发展水果种植、建成特色农家山庄1座、乡村旅游小木屋1栋,逐步打造完成了“一湖六园”旅游产业结构(一湖:天赐湖;六园:黄桃园、李子园、柑橘园、楠竹园、樱花园、荷花园)。
为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该村还完成6公里的产业路和沿湖4公里的观光步道建设,完成3.5公里沿湖观光步道建设,有效解决了天赐湖下游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和旅游观光。
此外,马安村还积极发展生态养鱼产业,由村级合作社统一投放鱼苗、统一管理,目前已投放鱼苗18万尾,每年毛收入在50万元以上。
带活“一个村” ,富了群众美了村庄
一个个产业基地,既是村民的致富基地,也是一处处美丽的风景。丰富的农业产业与优美的乡村环境相得益彰,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叠加效应。
“7、8月份李子桃子成熟了,荷花盛开,游客既可以采摘果子,又可以赏花,同时还有河滩烧烤和民宿,可以玩个尽兴。”马安村副支书李正茂介绍,游客的到来,也给村民们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收入,他们不仅参加果园的管理、施肥等工作,还能沿线摆摊设点。农户家中的花生、土鸡、鸡蛋、腊肉等土特产也深受游客欢迎。
荷花池美景。
随着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互相促进,马安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多元。在马安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最有效路径之一。
如今,放眼马安村寨,山顶林草披绿,山腰梯田环绕,山脚荷花飘香、湖面鱼儿跳跃,一幅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一幢幢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矗立于绿树掩映之中,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田园综合体正“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