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田间不远处正传来击水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的村民们正在田间拔秧洗秧,在田间他们三五成群,时而吆喝、时而欢笑,氛围好生欢乐,播下一年粮食、种下一年希望。
听正在拔秧的嬢嬢说:"刚收完油菜,又开始插秧,庄稼轮番种,田土不撂荒。村里天天宣传不准土地撂荒,所以我今年就育了半亩田的秧苗,把所有的田都耕起来,多种点粮食。"
再往前走,看见一位年轻人正在田间给村民指导插秧知识。"我们插秧的方式与传统不同,要按照宽窄行的标准来,宽行间隔40公分,窄行间隔20公分,一宽一窄才能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贵州大学农学院的王亮副教授在给村民做技术指导。"我们一共流转了15亩试验田,选种水稻品种15个,通过为群众提供秧苗,传授科学的种植和管护技术,在标准的种植和管护技术下,才筛选出最适合郭家湾村梯田种植的水稻品种。"王教授介绍道。
据了解,贵州大学为助力郭家湾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借助"贡米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研究探索最适合郭家湾村梯田种植的水稻品种,进一步推动郭家湾村特色"贡米"产业做大做强。
田间勤奋劳作的"铁牛"轰隆隆地翻耕着土地,插秧机一天30亩的速度也解放了很多劳动力,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工作提供了保障,开荒种粮稳住农业基本盘,玉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守好种粮这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