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后坪乡 黔东“边乡”的华丽之变
2022/05/09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606   

后坪的春天,满山翠绿,生机盎然。作为“红军入黔第一乡”,也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部最偏远的乡,与重庆市彭水县和遵义市务川县毗邻,红色文化厚重,民风民俗淳朴。

记者从沿河县城自驾小车出发,正常行驶了三个半小时来到该乡政府所在地。宽敞干净的街道和街道两旁排列整齐的楼房、行道树等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近年来,该乡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茶叶、生态烤烟等产业发展,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今,走进该乡的村村寨寨,靓丽的村容村貌和周边茂密的森林及不同类型的产业相互映衬、相互交融,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群山峻岭中,展现着新时代农村的新气象。

天堑变通途 幸福大道通行民心顺

“从后坪政府到我们村这条通村路修好后,村民到后坪办事和拉运农资物品要比原来绕道走节约20分钟左右,方便多了!”该乡斯毛坝村党支部书记谭万军说。

谈起斯毛坝村的变化,谭万军滔滔不绝。他说,我们村地处边远,田少土多,2020年以前道路不通畅、没有产业,大多数村民靠的是种植玉米和养殖一两头生猪维持生计,生活都比较困难,是后坪乡最穷的村之一。

面对贫困,该村历届村委班子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改善村里的水、电、路等硬环境,打通摆脱贫困的最后一公里。

2012年至2020年,该村不但修通了从后坪到斯毛坝这条长11公里、宽5米左右的公路,还硬化、维修了从斯毛坝到重庆彭水县朗溪乡以及到本县塘坝镇金竹村再至后坪的公路。同时户与户之间的联户路均已硬化,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该村除了通村路和通组路外,产业路也是四通八达。村民余辉自2020年村里后山的产业路修好后,把山上的撂荒地开垦出来种植烤烟,获得了利润3万多元。今年他再次种植烤烟50亩,预计产值20万元左右,利润8万元左右。“我们村里从修通产业路后,如今发展了烤烟近500亩,新建了一个肉牛养殖区等,产业发展让村民们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余辉说。

过去,斯毛坝村没有通组公路、产业路,村民发展产业有心无力,主要靠种玉米来获取微薄收入。如今,新修的“组组通”公路一直延伸到每个产业发展区域,打通了当地农产品的出山之路。

斯毛坝村通村路、通组路仅是后坪乡11个行政村的缩影。

山乡巨变,交通先行。如今,站在后坪乡斯毛坝村、红阳村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眺望,“村村通”“组组通”公路两旁遍布茶叶、果蔬、烤烟等产业,运输农产品的货车来来往往。

路通了,发展才能驶入“快车道”。2017年,贵州省率先在西部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基本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题。紧接着,全省又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聚力打通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好更快更优的出行服务。

后坪乡抢抓机遇把全乡30户以上村民组全部纳入通硬化路的目标,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

“以前,我们这里因为不通路,村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信息也进不来,现在路终于修通了,感谢党和政府!”红阳村村民陈守碧激动地说。

后坪乡“组组通”公路建成后,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更有力促进农民群众的创业致富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

公路通,百业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后坪乡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正在改变着全乡产业化发展碎片化的格局和聚集各方资源要素,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气质”相得益彰 山旮旯变“美丽乡村” “颜值”

驻足后坪乡红阳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坝里,一眼便看见对面山上的茶园。从山顶到山脚,整齐的、绿油油的茶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格外惹人喜爱。

茶园里,上百名群众争先恐后采摘着茶青。50多岁的村民李仕明,家里有3口人,以前靠领取国家低保维持生计,如今有空便到茶园务工,每年老两口可以收入1万多元。“自从有了这个茶园,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家里的收入就比以前高多了,感谢党和政府!”李仕明一边采茶,一边告诉记者。

近年来,后坪乡着眼于“现代特色产业园区”定位,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锚定核心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2011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我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荒山上种植了茶叶400亩,开启了我的创业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彪说。

2011年以前,田彪在外务工积攒了资金100多万元,回乡准备创业。恰在这时,沿河开始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他将想发展茶叶的想法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同年创办了沿河自治县盛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5年,随着茶园规模的扩大,茶叶加工成了掣肘合作社发展的难题,茶青运往其他乡镇加工不但费时费力还花钱,自己建厂房又缺少资金。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信用社为其贷款50万元修建加工房,解决茶叶加工的难题。

截至目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茶园面积2000多亩,其中绿茶100亩,安吉白茶800亩,黄茶200亩。茶叶年产量3万余斤,带动周边村寨脱贫户200多户增收,解决周边400余人临时就业,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今年天气比较好,加之受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少,每天参与采摘茶青的人员比较多,每天可生产干茶300多斤。预计今年可产干茶20吨,实现总产值400多万元。”田彪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他将重点提升茶叶的质量和品牌,力争让后坪乡的茶叶“走得”更远。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后坪乡除了生态茶产业外,烤烟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21年,该乡发展烟叶种植面积6500亩,持续实现烟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去年我种了30亩烤烟,除去成本后估计收入12万元左右。”该乡水井村村民雷军说。

今年该乡分别在斯毛坝、楠木等村种植烤烟6542亩,预计可产干烟1200万斤左右,总产值3000万元。

如何发挥致富带头人效应,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助推乡村振兴。斯毛坝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在该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该村因地制宜成立斯毛坝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肉牛养殖场。“我们这个养殖场属于村集体经济,获取的收益除支付管理人员费用外,全部归集体所有。”斯毛坝村党支部支书谭万军说。

截至目前,该乡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肉牛养殖发展模式,发展了规模养殖户20余户,存栏肉牛400多头。2020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助推该乡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发展是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粮食生产是我们端牢饭碗的关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我乡今年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产业发展,力争做到两不误双丰收。”该乡党委书记张鹏说。

荒山变“金山银山” 群山叠翠群众腰包鼓

来到后坪乡楠木村高岩头组,20多户群众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和路面干净整洁、杂物堆放有序,给人清新、舒适的感觉。

村民房屋的墙上“爱护卫生,少说多做”“户户比洁净,家家比卫生”“环境卫生靠大家”的标语随处可见,展现出一派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据村民冯立果介绍,2014年前寨上联户路没有硬化,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十分不方便,大家想干净都不得行。如今到处硬化后,每天起来大家都自觉将房前屋后清扫一遍,小孩子都不会在路上乱丢纸屑等垃圾,所以看起来十分干净。

“之前看到村里面这些废弃的轮胎、木板和农具随意丢在村里各个角落,既浪费资源又不美观,于是我们收集起来,组织村民们一起进行废物利用,做成篮板、文化墙等,不但美化了环境,也引导村民形成了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楠木村党支部书记冯时波说。

楠木村是后坪乡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该乡为了使各村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实行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包片包组负责制,由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干、领着干、帮着干,确保环境卫生户户过关,成功实现由“干部引导群众干”到“群众自己动手干”的转变。深入宣传理念、广泛带动群众、营造良好氛围、集中攻克难点,使得各村环境卫生得到大大改观,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该乡为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学雷锋 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村寨、走进农户家里,在全乡里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今年3月6日,志愿者们纷纷走向后坪乡街道上,对道路上的落叶、杂物以及道路两旁边沟里的垃圾等进行了细致认真地清理。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一会儿道路变得干净整洁,杂物摆放规范有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当月12日,志愿者们又到各个疫情防控服务点,向全民核酸检测提供服务。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有的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得到了当地参与核酸检测的群众点赞。

今年以来,该乡采取村“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群众”的模式,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统筹宣传和推进人居环境治理、乡风文明提升、乱办酒席整治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助力,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志愿者服务、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扮靓了村庄“颜值”,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群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如今,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找准后坪乡发展与新国发2号文件内容的切合点,抢抓机遇,认真谋划各项工作和相关项目,助推后坪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鹏说。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