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苗的行间距一定要保持3米,利于茶苗根系的生长吸收充足水分和阳光……”近日,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尖山村侯家庄油茶种植基地,农技专家正在耐心地为30余名务工群众讲解油茶种植技术。
近年来,该县各乡镇以改造低效林为契机,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优化调整的重要支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能人+农户”发展模式,示范引领带动,鼓励村民将低产林、荒山荒土转换为高效种植的油茶林,盘活“沉睡”的山林资源,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聘请油茶技术专家,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举办油茶良种、良法、种植、管护培训会,大力推广传授油茶“三良”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全县油茶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和种植水平。
该县普觉镇尖山村紧紧围绕“党支部+合作社+油茶产业+农户(脱贫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合作社统一购苗、技术指导、管理,投入肥料、收购;鼓励脱贫户以闲置土地、荒山荒坡等撂荒地方式入股,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吸纳了该村91户400多名群众参与种植、管理油茶产业1000多亩,实行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并实施“村社合一”,产出效益的70%作为脱贫户分红,20%作为合作社种植成本,10%为集体经济组织后续发展基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基地将优先招聘贫困户劳动力到种植基地除草、施肥、杀虫、管理,农户既能得到土地租金,还能参与油茶林管理工作,收入来源稳定且多样。既促进了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端上“金饭碗”,带动群众促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油茶是一种常绿植物,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干旱,种植风险小,其种子榨出的茶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是很好的保健食品,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尖山村的土壤、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油茶种植,我们通过集中向群众流转土地,又在基地挖坑、种苗、管护等用工期优先使用脱贫群众或租地群众,就近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增收。”村支部书记欧正华说道。
“今天是我来基地务工第38天,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每天70元,基地离家里近,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感觉不比外出务工差。”在基地务工的脱贫村民刘碧荣高兴地说。
“两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尖山村脱贫户姜彦林对发展油茶产业充满信心,一亩油茶能产50-70斤茶油,市场售价每斤100-120元不等。油茶基地以“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方式进行开发,基地收益后按比例分给农户和集体,有效带动全村油茶产业及集体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脱贫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稳定收入来源。
“我家的4亩多闲置地已流转给合作社发展油茶种植,现每天来油茶基地里做除草、施肥、补植等管护活,一天收入70块,除了土地流转费,一年务工费怎么算都有上万元,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这里离家近,打工的同时还能照顾老人,我们都觉得很高兴。”4月11日,该镇尖山村脱贫户姜应忠边补植油茶苗,边与笔者聊起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展油茶产业,曾经的荒土地变成了‘聚宝盆’,我们不仅有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在基地里务工一天还有70元的工资,就近务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人。除完草、补植好油茶苗,我们就要开始套种辣椒、南瓜了,只要肯做,活是干不完的。”4月11日,该镇尖山村脱贫户杨秀珍一边忙着干活一边乐滋滋地说。
截至目前,该镇集中连片流转荒山荒坡弃耕土地和坡耕地共7200亩,发展精品油茶种植,涉及尖山、高坎、侯溪、水银等4个脱贫村,涉及农户1000余户4000多人,预计4-5年后进入初产期,创收300多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能人+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壮大脱贫村的集体经济,带动村其他经济产业的长期发展,帮助不能出门的脱贫户就近就业。如今,油茶已绿了荒山富了村民,成了当地贫困农户脱贫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也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