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回升,春雨润茶,各地春茶进入采摘高峰期,茶农又开始忙碌起来。
走进沿河自治县中界镇黄家洞茶园,只见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阵阵茶香扑鼻而来。
茶垄间,随处可见采茶的茶农,她们手指不停地在枝叶间翻飞,娴熟地将一个个新芽采摘下树。
正在采茶的村民陈小芬告诉记者,来茶园采茶的除黄家洞本地村民外,还有沙子街道石印、米溪和中界镇东流、银山等村的村民,周末时候还有不少学生来这里找“零花钱”。
“我是银山村的,刚好最近在采春茶,就来这里采茶,一天能采三斤左右,就有100元。”陈小芬一边熟练地采茶,一边笑着说。
“我们从3月18日开始采茶,截至目前已经采摘了7000多斤茶青,加工了近400斤干茶。”茶场负责人黄大昌告诉记者,2008年他租赁村民土地发展了500亩生态茶叶,至今已经14年了。
一边是茶山茶农采茶忙,另一边是加工厂里溢茶香。黄大昌的加工厂距茶山两公里,一进门,阵阵茶香扑鼻而来。
杀青、揉捻、干燥······刚从茶园摘取的嫩芽,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经过一系列工序,清香四溢的茶叶便制成了。
“目前,中界镇有生态茶园4900多亩,加工厂4个,今年预计产茶12000斤左右,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中界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委委员、副镇长冉进告诉记者,2021年开启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帮扶,东莞市投入帮扶资金250多万元,在河坎村建了茶叶加工厂,一天可加工成品茶1500斤。
近年来,中界镇不断加快生态茶叶产业化发展步伐、稳步推进茶园建设,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招商引资、大户带动模式发展生态茶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客商马明锦、马征东、杨通逵到中界镇发展了2200亩生态茶产业。
“我们这里种的全是黄金芽、白茶、金镶玉等高端茶,目前已经采摘了1000多斤茶青。”杨通逵说,中界镇党委政府把河坎村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扶持,还把东莞帮扶修建的茶叶加工厂租赁给公司,设施设备都是目前最先进的。
在河坎村新建的茶叶加工厂,记者见到冉进和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肖永新正在厂里帮助安装电源,机械师傅在调试加工设备,部分设备已在开展试生产。
谈起杨通逵三人到村里发展茶产业,40岁的村民王彩霞感慨颇深。“以前除了外出打工,在家基本上没有务工的渠道,后来杨总他们来村里发展茶产业,我从最开始在基地栽茶,每天80元,到现在成了炒茶师傅,每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王彩霞说,去年春茶加工时,公司还让自己带薪外出学习了1个多月的炒茶技术,目前已是公司重点培养的炒茶技术骨干。
在河坎村茶园,记者看到许多村民正在茶园的套栽其他农作物。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套种的是玉米,说套种玉米不仅能为小茶树遮荫,也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中界生态茶产业的发展,美了环境、兴了经济、富了百姓,一座座荒山正在变成“金山”。中界茶叶也正在通过生态化、产业化发展茶产业,走出一条茶香浓郁的乡村振兴之路。(肖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