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看这!一幅幅乡村振兴图景
2022/03/18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713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组织、生态、产业、人才、文化”五大关键环节,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铺展。

1.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玉屏在组织振兴上率先突破。“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产业发展、基础保障、村级组织、生态环境、资源资产、村民村意情况“六摸清”、短板“六补齐”、质效“六提升”的“三个六”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奋力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同时,根据村级实际,将全县(含大龙开发区)86个行政村及社区(居委会)分为示范引领村20个,重点推进村58个,夯实基础村10个,分类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

2.png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更需全面。玉屏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创新实施“人才+项目”引才模式,以带专利、项目人才为重点,柔性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等,找准校地合作的切入点,持续与大连民族大学博士团队深度合作,双方签署“十四五”新周期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完善油茶博士后工作站、“产业基地+人才”等平台建设,完善“一带二”等培育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优势,瞄准发展需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累计输出基础型技术人才779人,助推引才与产业发展深度契合。同时,积极吸引能人回乡,培育“新农青年”队伍,农村新发展党员重点向40岁以下的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倾斜,为乡村振兴储备优秀后备人才。

3.png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玉屏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依托黄桃、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等优势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实现农业园区化、景观化,高质量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特色产业落地落实、见行见效。2021年,投入扶持资金7581万元,实施2021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专项)54个;整合投入2021年东西部协作扶持资金4160万元,实施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26个,持续推动农户增收致富。

4.png

打造特色生态,塑造田园生活。玉屏作为铜仁市唯一的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最美庭院”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实现“一村一韵”,盆景变风景,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日益丰富、效益持续凸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串点成线、连线拓面、梯次推进”的工作原则,抓点、连线、拓面统筹协同推进,从环境卫生、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村庄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提质转型。推动实施郭家湾村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5.jpg

新时代文明实践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立足美、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最美社区”“最美玉屏人”等“玉见·最美”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县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开办“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欢乐院坝”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扶贫阵地,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同时,打造一支涵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菜单,实施“点单+送单”新模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年均开展文化活动100多场次,服务群众80000余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