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村林地、耕地、住宅及宅基地等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近年来,碧江区聚焦农村闲置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用房、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带农致富的新路子。
强化两个统筹 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区级抓统筹、乡镇抓具体、村级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推动形成强大合力。强化区级统筹,确保工作推进有力。研究出台《碧江区托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试点方案》等文件,成立以碧江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任双组长,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为成员的碧江区农村资产盘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资产盘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自2021年工作启动以来,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对相关工作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主持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 8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25个。强化乡镇统筹,确保资产盘活落地。围绕“培育点、连成线、拓展面、全覆盖”工作思路,在全区择优选择5个村作为试点,开展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成立乡镇(街道)、村闲置资产托管中心,统筹推进农村闲置资产摸底排查、项目引进、打捆盘活等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内林地、耕地、闲置住宅及闲置宅基地底数和群众托管意愿,采取自营、入股、出租、联合发展等方式,积极推动闲置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促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不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益,确保农村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坚持三个到位,确保工作有的放矢
台账化管理,确保责任明晰到位。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的原则,分类建立农村闲置资产管理台账和试点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切实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精细化指导,确保业务培训到位。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扎实开展农村闲置资产盘活业务培训,讲透政策法规,讲明目标方向。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试点村工作情况汇报,开展业务指导,帮助试点村厘清工作思路,解决困难。常态化督查,确保过程监管到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纠正试点工作中“跑偏”“走样”问题,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禁止非法买卖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等,确保闲置资产盘活程序规范合规合法。
盘活三类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坚持“七个有利于” 原则,统筹盘活农村现有林地、撂荒耕地、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等资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盘活农村林地资源。积极推动“闲置林地+”模式,加大森林资源开发力度,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新兴产业,如川硐板栗园村探索推进“闲置林地+合作社主体+公司化运营+村级集体经济+农户分红”的发展模式,打造“农旅结合、乡村振兴”东西部扶贫协作精品示范基地,创建范木溪树蛙部落特色品牌。六龙山乡利用“闲置林地+特色产业+”模式,打造碧江竹产业基地,引进了龙头企业福建省凤林竹木有限公司,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探索“林下+”模式,推动“林药、林禽、林畜、林蜂、林菌及林下套种”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值3.29亿元。盘活农村耕地资源。探索“闲置耕地+N”模式,采取折价入股、土地出租等方式,整合农村闲散及撂荒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滑石乡老麻塘村采取“耕地+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基地+农户”模式,集中打造万亩“白水贡米”、食用菌产业基地,实现群众户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川硐小江口村探索“闲置耕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5200亩安江柚基地,实现全村稳定就业;坝黄镇、和平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坝黄与和平油茶核心产业带,打造碧江特色山茶小镇,带动全区经营户种植油茶10万亩,带动群众户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同时,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打造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建设17个。创新推进“耕地+特色旅游”模式,开发“乡愁碧江”系列产品,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民族习俗、传统文化等,举办“瓦屋油菜花节”“漾头二月二龙抬头节”“云场坪樱花节”“六龙山拔竹笋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创建漾头镇、瓦屋乡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盘活农村闲置住宅资源。鼓励各乡镇(街道)通过“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方式创办各类实体,积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院坝等多元化利用模式,打造集乡野生活、民族风情、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加快促进农旅一体融合发展。推动“闲置农房+旅游”。持续加大农村民居民宿开发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漾头镇茶园山村利用8栋闲置住宅,采取“村托管中心+农户+社会资本投入运营”的模式,打造民宿+农耕体验+网红旅游打卡等。去年国庆试运营期间,直接获利7万余元,实现群众房屋入股分红2000元/年。云场坪镇路腊村巧用乡村规划力量,摸清村级闲置资源,探索将54栋闲置农房建设成民宿、村史馆、知青农场等,研究出台小农场主、小作坊主、小庭院主奖励制度。坝黄苗哨溪村依托民宿资源,编制民宿+森林露营+农耕体验等项目。目前,全区打造乡村旅游星级饭店、农家乐、客栈28家,发展民宿实体经济18家。推动“闲置农房+小作坊经济”,坚持“以工促农、工农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群众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大力发展小作坊经济,推动绿豆粉、锅巴粉、酸豇豆、酸盐菜、米豆腐等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闲置农房+电子商务”。积极鼓励、支持知名企业、返乡农民工等市场经营主体,通过自主经营、返租倒包、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利用闲置农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农产品展示厅、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村淘宝网店等。目前,全区发展农村电商45家,行政村电商服务实现乡村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