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01/17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602   

过去一年,玉屏侗族自治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指引,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积极深入抓谋划、抓推进、抓落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唱响党史学习教育“奋进曲”,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在侗乡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崭新画卷。 

1.jpg

知史为民促和谐

铸牢乡风文明之“魂”

玉屏自治县党员干部立足实际,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契机,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作为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扶智扶志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通过“最美庭院”“美丽宜居村庄”评选,打造“处处清洁、家家和谐、人人文明”的文明和谐新农村,实现玉屏农村“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玉屏自治县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结合当地箫笛、鼟罗、侗族山歌、长号唢呐等民族艺术表演形式,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行政村、社区、学校、景区开展技术教学和表演,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到“晒文化”,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jpg

截至目前,玉屏自治县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暨‘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22场次,“乡村振兴·文化有约”文化志愿服务14次,“我们的节日”群众文化活动9场次,亚鱼乡郭家湾村包粽子比赛现场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推送。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阵地。通过整合基层资源,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个,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94个,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同时建设了箫笛博物馆、乡愁馆、红军陈列馆等文化工程,不断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努力实现“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作用,组织2067名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辅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走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把群众工作“沉下去”,引导村民将思想觉悟“提上来”。 

2021年,玉屏自治县康华社区“家和工作室”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亚鱼乡郭家湾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学史为民抓机遇

强化对口协作之“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玉屏奋力建成“三区一县一中心”发展目标关键之年。玉屏自治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深入推进对口协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面,实现全方位交流、多维度互动、交互性提升。探索形成“东莞企业+玉屏资源”“东莞市场+玉屏产品”等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玉屏实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回看乡村振兴开新局第一年,玉屏在彻底撕下贫困标签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抓住新时期协作工作重点,围绕“四+”“四化”“两保持三加强”总体要求,深化拓展与东莞市常平组团三镇东西部协作,携手抒写东西部协作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合力。

3.jpg

创新性开展村村、村企结对工作,通过每村一项目的形式,共落实社会帮扶资金334.65万元,合作打造“农村集体经济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立足玉屏产业禀赋、产业基础,与常平组团达成经济开发区共建产业园区协议,签约项目8个,新增落地投产企业7个,实际投资0.9768亿元,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

成立玉屏驻常平组团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站,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促进劳务协作精准对接,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2508人。

同时,紧盯党员干部人才“短板”问题,精心选派优秀干部到常平组团帮扶城市跟岗锻炼,共同推动形成“双向互补、长期协作、同心互进”人才交流格局。

据了解,自结对以来,常平组团与玉屏已签订《“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协议》,共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160万元,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医疗、教育等领域进行深入协作,为玉屏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用史为民奔小康

充盈乡村产业之“实”

玉屏以党史学习教育观照现实,坚持学史力行,不断践行为民初心。瞄准“乡村振兴示范县”积极破题,以亚鱼乡为示范引领“突破口”。围绕“三个体现”、统筹“三个集成”、创建“三个示范”、打造“三个试点”,依托“试点抓示范”,深入推进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作为切入点,突出问题导向,将一个具体问题解决,倒逼一项项工作提升,为全县乡村振兴“探路”。

同时,根据村情实际,将86个行政村及社区(居委会)分为示范引领村20个、重点推进村56个、夯实基础村10个,进行分类分级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成功创建了郭家湾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和桐木、老寨、瓮阳、洞坪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投入扶持资金7581万元,实施2021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54个。整合投入东西部协作扶持资金4160万元,实施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26个。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厕污垃”专项治理,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2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

4.jpg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稳住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玉屏围绕油茶、生猪、黄桃、食用菌等“四+N”产业,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坝一策”为原则,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运行模式,规范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精彩纷呈。建设1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00亩以上坝区18个,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和鱼苗繁育基地,以及年产1500顿黔玉油茶精深加工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群众的“荷包”越来越鼓,发展积极性节节攀升。

开新局,从无到有,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成功创建玉屏侗乡风情园AAAA级景区,茶花泉AAA级景区等一批农旅特色体验园,大力推进农家乐和民宿提质升级,不断向特色、精品化发展。同时,开发自驾游、康养游等特色产品,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圈,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一年起好步,五年大变样。回溯2021年,接续奋斗的号角,激励着全县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宜居宜游宜业的玉屏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前行,继续描绘秀美新蓝图。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