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但影响村容村貌,更事关乡村振兴。
很多村庄因布局分散、运输成本高等现实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一直相对偏低。目前已有一些村镇走在前头,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了积极探索。
分类: 简单有特色让村民易懂易接受
1
湖南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茶园坪村
走进湖南湘西州花垣县
边城镇茶园坪村,
干净的水泥小路蜿蜒至各家各户,
青青菜园、家禽养殖分区而立……
用村支书吴通友的话说,
以前这里垃圾遍地。
自从老百姓从垃圾“随手扔”
变为“随手分”,
这里的“脏乱差”一去不返了。
“随手分”,就是家家户户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
“埋一点”,厨余类垃圾填埋菜园;
“喂一点”,瓜果蔬菜类垃圾喂家禽家畜;
“烧一点”,落叶秸秆类垃圾就地焚烧作农肥;
“收一点”,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
“运一点”,以上方式无法处理的集中拖运处理。
从“扔”到“分”只有一字之差,
但是改变立竿见影——
村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
晒出“红白榜”,
对卫生农家给予物资奖励……
村民们也不想掉队,
纷纷从“袖手看”
变成“拍手赞”“主动干”。
村里面貌一天一个样。
减量: 废物利用 就地消化 减少一半以上农村生活垃圾
2
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镇拗柴村
2021年12月6日,
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镇拗柴村,
第四网格保洁员
开始了一天的垃圾清运工作。
按惯例,
每月农历逢三,
他都会来村里收垃圾。
拗柴村在四个网格实行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
村民按每户每年120元的标准交纳卫生费,
成为购买服务的“消费者”。
老百姓交的钱,
村里得用在明处。
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实施,中路铺镇将镇级配套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由配套补贴制改为以奖代投制。2021年,镇财政将根据各村的收缴比例完成情况,在县奖补15-20元/户的基础上额外给予5-10元/户的奖补。同时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长期在外务工和生活的“空心户”可由各村自行决定减收或免收相关费用。
据拗柴村支书介绍,村上从三月份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了七万多元,这样一来,对于改善环境卫生带来很大促进。
3
浙江省安吉县横溪坞村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找对位置后不仅能节省成本,
还能产生经济价值。
2018年7月,
浙江省安吉县推行“垃圾不出村”,
横溪坞村是首个试点。
对村里的垃圾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量秸秆、树叶等被混入“不可回收”垃圾,重量占了外运垃圾一半以上。为此,村里组织了环保志愿者团队上门宣传,指导村民进一步做好分类和处理:秸秆、树叶等可作为肥料回归竹林田园;厨余垃圾投放到位,集中收集进行沼气发酵;可回收垃圾按材质盛放,清洗加工后可制作成工艺品。
这么“麻烦”的分法,村民做得到吗?
在村民唐雪莲的家里可见一斑:
院子里种满各种花草,
花盆由破陶罐、旧轮胎
和塑料瓶等垃圾回收制作而成。
随机走进几户人家,
所见大致不差。
“从前丢垃圾那么方便,
现在要这么精细去分类,
你们习惯吗?”
村民的答案差不多:
一开始是别扭,也做不好,
但有人帮着纠正,反反复复,
没过多长时间,
垃圾分类就成了农户的新习惯。
“村庄是村里人的村庄,
他们才是主体。
政府再强大也不能替他们过日子。
村庄面貌的改变,
依靠的是群众。
能走多远,
要相信群众。”
村委会主任裘松伟的一席话令人感慨。
创新: 建“垃圾兑换超市” 长效化激发各方积极参与
4
湖南泸溪县浦溪村
农村垃圾治理,
关键需要群众参与。
湖南泸溪县浦溪村发动群众有办法:
村里将垃圾分类减量
写进了村规民约,
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积分
兑奖工作机制。
新建的垃圾兑换超市里,
对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回收
建立了积分标准:
“80个塑料袋换一支牙刷,60个饮料瓶换一罐洗洁精,20个农药瓶换一包盐……”由超市管理员在固定时间回收垃圾、兑换积分,一收一兑都建立了清晰的台账。
“超市把可回收垃圾卖掉后,所得的钱又用于购置奖品。”村支书徐松寸介绍,因为交分类垃圾兑奖的人越来越多,超市也有了可持续发展。
5
广东省梅州市
实际上,早在2018年,
广东省梅州市河头镇已经
创新性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回收项目,
并从试点向阳村向全镇9个村普及。
但随着时间推移,
人们垃圾兑换的热情逐渐消减,
河头镇仅剩下向阳村仍在施行垃圾兑换项目。
管理到位,还需有法可依。
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垃圾兑换超市。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9月29日,《梅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吸纳了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有害垃圾和再生资源便民回收中心等各县(市、区)的特色和优势做法,对实施过程中的激励措施予以明确,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予以重视:比如对缺乏资金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地区,《条例》鼓励可通过个人缴纳、政府补贴、社会捐赠、村民委员会筹措等方式筹集。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会议的决定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或者按照产生者付费的原则通过村民会议以一事一议的形式筹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
由于权责明确、公正透明,这种创新性的做法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也带动了群众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