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同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起来,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积极探索、整合资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抓推进
层层压实责任,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形成“县级统筹、乡镇(街道)推进、村(社区)落实”的工作格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成立志愿服务队、划定卫生责任区,定期开展环境整治等措施,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
同时,通过推动全国卫生县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等工作,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引领调动群众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以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带动群众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子。
多措并举抓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扎实推进环境整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紧盯农村垃圾、污水、旱厕、农业废弃物治理,以“文明村”“平安村创建”为抓手,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等行动。
结合全国卫生县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遵循“抓点、带线、促面”的原则,助力乡村风貌全面提档升级。在沙子街道南庄社区,每家每户的庭院都种植空心李,发展“庭院经济”。环境得到了美化,收入得到了提高,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健全机制抓长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整治工程。在环境整治工作中,该县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细化工作措施,高效推进工作。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结合,通过集中整治、观摩评比、督导检查,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严肃追责问责,及时传导压力,推动任务落实。
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长效管护。据悉,全县44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队伍,近3万名群众参与到整治活动中。此外,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寨”评选活动,进一步唤醒主人翁意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纵深推进、长效管护的强大合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只争朝夕抓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沿河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一时美”到“一直美”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