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中,下足“绣花”功夫,集镇面貌再换新颜。宽阔整洁的大道、鳞次栉比的楼房、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呼应,一幅宜居、宜家、宜行、宜心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看得见山 环境宜居
今年以来,该镇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以“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工作思路,成立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网格包保责任制组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集镇周围及各村(社区)环境卫生开展全面整治。
全镇党员干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以整治一处、清洁一处、靓丽一处为标准当起整治环境“排头兵”。除杂草、清杂物、扫垃圾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积极带动群众打扫房前屋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现在家里家外都很干净,远处是青山,脚下的街道整洁漂亮,建筑物古香古色,住在这里安心,更舒心。”该镇居民肖女士说道。
望得见水 居住宜家
淇滩镇境内水资源丰富,乌江在淇滩境内全长20公里,水上运输上至思南县,下至重庆市彭水县。交通水陆交织,造就了淇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水”就是淇滩镇的一张名片,为了有更好的水安全、水系空间、水生态、水景观,该镇把组织清理打捞河道漂浮物作为环境整治的大事来抓,由镇海事所负责对流域内塑料袋、河道内及周边的白色垃圾进行清理。
同时,通过汇聚群众力量,积极发动群众担任监督员,不定期巡逻河道,有效维护河段生态安全。
截至目前,淇滩镇累计出动人员30余次,动用打捞船艇10次,完成水上漂浮物打捞20余次,清理河道白色垃圾约6000公斤,真正实现了碧水清流美如画,环境清朗更宜家。
记得住乡愁 道路畅行
从前,乡愁是一张邮票,在外的游子写上一封家书在邮筒与邮筒间传达思念。后来,乡愁是细细长长的电话线,热忱的问候寄托了关怀。现在,乡愁是宽绰的柏油马路,在外的人驱车行驶平安到家。淇滩镇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带动农村发展的同时,更让乡愁有归途。
该镇将农村公路养护作为创卫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组建专业农村道路养护队伍,由46名农村道路养护人员对23个村(社区)村级公路开展预防性养护工作。该镇交管站按照养护技术标准和养护规范,及时调整修复受损路面,组织养护人员对路面坑槽进行挖补,对裂缝、沉陷等及时处置。
同时积极发挥护路员作用,通过整修路肩、清理绿化带、排水沟、路肩杂草,及时清扫路面尘土、积水和垃圾杂物等,确保路面洁净、排水畅通,有效优化了农村出行环境。目前,该镇20条村级公路共156公里全面完成养护工作。
日子有滋味 生活舒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的组成部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期,淇滩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联合大检查行动,检查重点为“五小”行业。检查人员针对餐饮店从业人员的“三防三白”、店面环境卫生、冰箱食材摆放、食材是否过期等方面开展检查,要求经营户保持环境卫生,确保“三防”设施正常使用。
在县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该镇加大了对各类超市、餐饮行业的检查力度,并充分利用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与所有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安排人员进行责任落实监督巡查,对卫生不到位的,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确保“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到位,群众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日子变得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