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这个村发力公共文化建设!村民幸福感爆棚!
2021/11/24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513   

这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山村,有着“贡米之乡”的美称;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山村,有山、有水、有人家;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山村,民风淳朴、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她就是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

1.jpg

郭家湾村位于亚鱼乡东南部,村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538户2320人。这个村属典型的北侗民族聚居村寨,百亩梯田美如画,绿水青山相映衬,每年一到稻谷丰收和油菜花开的时候总能吸引一批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

这几年郭家湾村依托自身优势,注重发挥文化优势,率先在全县成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欢乐院坝”为服务载体,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为基础

  握好乡风文明“方向盘”

“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文笑着说道。

为切实提升党建服务水平,郭家湾村从规范党建管理,积极打造星级村党支部入手。树立“党员”意识、“本事”意识和“干事”意识,充分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院坝会为依托干群面对面交流,有效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献策,截至目前,共召开院坝会200余场,通过院坝会收集群众意见102余条。

2.jpg

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郭家湾村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补齐“精神短板”,提升乡村群众生活品质。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融入群众,把党员带头作为“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实现一线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张家文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其实就是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如何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郭家湾村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到村组为出发点。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按照“七个一”标准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建有党员教育、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活动室。室外建有文体广场、乡村大舞台、欢乐院坝等活动设施,配备有文化、体育、广电等设备,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乡村公共文化主阵地作用,受益群众2300余人。

3.jpg

创新举措,让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到村组。建立“欢乐院坝”,配备音响和乐器,供村文艺队伍及文艺爱好者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动起来、舞起来、乐起来。每月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多形式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辅导讲座、图书阅读等,把身边发生的事演绎成文艺节目,搬上“乡村大舞台”,把普通农事变成了体育竞技,利用丰收节开展郭家湾村农民运动会等特色农村文体活动,把“农味”“农趣”和“农情”完美融合,让村民都能享受丰收的喜悦,传递快乐与和谐正能量,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次以上。

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文艺队伍

让村民们乐起来

“以前吃完晚饭,就只能呆在家里看看电视打发时间。现在自己是村里鼟锣队的一员,一有空便去村里打鼟锣,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郭家湾村陈家组村民张桂菊说到如今的生活是笑开了花。

为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郭家湾村结合重要传统节日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如:举办油菜花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同时,定期邀请县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村级文艺队员开展辅导培训,提升了文艺队员的水平。

此外,郭家湾村深挖乡村特色文化,做好文化传承,结合“鼟锣庆丰收”这一传统习俗和群众文艺需求,大力发展鼟锣、广场舞、山歌队等文艺队伍。目前,全村共有“农民文艺演出队”5支,其中,仅鼟锣队文艺队员就达189人,经常性组织参加县内外各种演出活动。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