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瓦寨的锣鼓传奇
2021/11/01    来源:微铜仁     点击:1072   

近日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2021—2023年度

“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江口县被命名为

江口县双江街道瓦寨锣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635753695212766.jpg

早在2014年

瓦寨锣鼓就被列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堪称是一座城市的活态民间史

在传承千百年的时光皱褶里

记录着当地民间生活的精神文化气质

自古延续至今、而不衰绝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

1635753784150426.jpg

江口县

这座秀丽小城

在梵山和净水之间

非遗的种子也在发迹和传承

1635753823942825.jpg

你对瓦寨锣鼓了解吗

今天

小编将带大家开启一段

江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

一起领略瓦寨锣鼓的魅力

1635753879874419.jpg1635753879762755.jpg1635753879482304.jpg

勤劳、聪慧的江口土家人,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土家打击乐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音响和纯真的感情,表达了土家人的审美情操和精神风貌。而瓦寨锣鼓,又是江口土家打击乐的主要代表。

1635753955396995.jpg

瓦寨锣鼓队在梵净山风景区表演

土家锣鼓,俗称“打家伙”,是流传在土家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乐。主要用于婚嫁、节庆等场合,喧染热烈欢快的气氛,是土家人最喜爱的器乐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故有土家三大乐:“摆手、哭嫁、打挤钹”之说。一般“打家伙”队伍由七人组成,乐器有鼓、头钹、二钹、马锣、大锣、唢呐等,演奏时,每人各持一乐器,配合默契,节奏紧密,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1635753999110453.jpg

瓦寨锣鼓队在云舍风雨桥上表演

土家族打家伙与其它音乐形式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乐汇、乐句、乐段和曲牌。曲牌大体由头子、镏子两部分组成。头子部分千变万化,是主要的描写部分,也是曲牌的主体所在。镏子部分由绞子、牌子、镏子三部分组成。土家族曲牌很多,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绘声、绘神、绘意三大类。

1635754042634584.jpg

瓦寨锣鼓队在黑湾河风景区表演

瓦寨锣鼓表演配合默契,能根据曲牌旋律的提示,用独特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的模仿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使人身心愉悦,如临其境,陶醉其中。瓦寨锣鼓队表演的《龙摆尾》在2011年贵州省原生态器乐比赛中取得打击乐类第一名的好成绩。2014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635754079509155.jpg

现在,你如果来到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进入土家民俗风情表演场,就能欣赏到气势磅礴的瓦寨锣鼓。

“在江口县,瓦寨锣鼓不仅在乡村旅游中独树一帜,在学校和部队也深受学生和消防官兵们的喜爱。”瓦寨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李欣胜(市级)说道,他每年下半年都会去学校和消防中队传授瓦寨锣鼓,目的是为了让这项民间文化艺术能继续得以传承。

1635754106183198.jpg

李欣胜传授鼓的击打方法

李欣胜,江口县双江街道城郊村瓦寨组人。今年46岁,从6岁开始学习瓦寨锣鼓,已经有40年的“鼓龄”。2011年,他带领村里的锣鼓队去贵阳参加贵州省原生态器乐比赛,荣获打击乐类一等奖,使得“瓦寨锣鼓”闻名全省。

1635754149153545.jpg1635754149282492.jpg

瓦寨锣鼓进校园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江口县也不例外。江口县已将瓦寨锣鼓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名录,对瓦寨锣鼓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已将“瓦寨锣鼓”列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落实,制定出台了相关传承保护和利用措施,江口县级人民政府及文化部门每年将30万元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已将瓦寨村列入民族文化重点保护村寨,每年组织专家对瓦寨锣鼓文化进行深度广泛挖掘;鼓励、资助瓦寨锣鼓队每年积极参加各种庆典场合和各种赛事;采取不计酬劳的方式,积极配合江口县级人民政府及文化部门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据统计,现目前已累计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32场次,服务群众16.8万人次。(万芬)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