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驱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眺望远处,群山叠嶂,风光旖旎,几十栋土家特色民居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
驱车途中,笔者看见有的村民自发打扫公路,清理落叶,保持道路整洁畅通。
“以前旧的观念很严重,攀比也比较多,现在好多了,很多村民的思想都转变过来了,也变得很热情,支持我们的工作。”在车上,驻村已有三年多的张月飞向笔者说道。
刚一下车,村道整洁、民居古朴、古树挺拔的美丽景象映入眼底,无不引人心驰神往。这是大寨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从2018年开始,德江沙溪乡大寨村每年都举办最美文明家庭评比活动,通过树立身边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新习俗、新风尚。
其中,大寨村村民吕昌华家就因家庭和睦、教育有方、严于律己,获得了大寨村第一届“最美文明家庭”称号。在他的家中,庭院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今年72岁的他还喂了两头猪,生活越过越好。
“这两年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了,住着非常舒心,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说起这几年村寨的点滴变化,吕昌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产业富,劲头足。经过发展,大寨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仅都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房子,还通过参与发展花椒、肉牛、蜜蜂等产业,收入不断得到了提高。
“我今年养了差不多30桶蜜蜂,预计取的蜂蜜在200斤左右,通过村里的抖音平台已卖出去了30多斤,每一斤价格是按150元算,在我看来今年蜂蜜卖2万元是完全没得问题的。”算起今年的收益账,辜明友笑得合不拢嘴。
同样是最美家庭获得者,大寨村的监督委员会主任辜明友就是靠带头养蜂,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大寨村是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了真正做到从生活脱贫到精神脱贫,大寨村“两委”做了大量文章,通过走访调研、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举办跳花灯、篝火晚会等活动,积极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文明,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除此之外,该村还依托资源禀赋,着力打造“贵州千重岭,康养圣地”乡村旅游品牌,并于今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乡村旅游节,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传统村落大寨村的知名度,也有效提升了大寨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让文明乡风浸入每个人的心里。
“下一步,我村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要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改变我村精神面貌,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大寨村驻村干部张月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