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响水洞村从“泄气”到“志气”,治出新气象
2021/09/15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099   

近日,秋日暖阳照射下,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显得格外优雅,精致民居依山临水,响水梯田与响水飞泉交相辉映,游客畅游村居田垄,吃农家饭,寻味乡愁故园。

农家乐“常乐饭庄”老板唐群爱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说道:“用网络语言讲,苗寨有颜值有气质,民风好游客多生意好,年收入20多万元呢。”

1631667085959016.jpg

响水洞响水梯田美景(龙元彬 摄)

“生意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旁边,村委主任田周成接过话茬说,“以前基础设施差,哪有客人会来喔。”

响水洞村是苗族村寨,离县城10公里,村民尚武善技。传统技艺爬刀梯、下火海远近闻名,苗家刺绣堪称精妙绝伦,同时山村有着不俗的颜值。

然而,过去因基础设施落后,苗家人虽守着文化瑰宝与资源禀赋,却不知何去何从。全村15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贫困是苗家人的生活标签。众多村民看不到希望,纷纷远走他乡,寻找生计,苗寨凋敝而落寞。

1631667154479039.jpg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播党的好声音(郭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派干部驻村帮扶,各项惠民政策在苗寨落地,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建了20公里观光步道,投资100万元打造渔业养殖基地,打响了响水洞贡米品牌……响水洞村全村村民脱贫,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驻村帮扶干部还与村干部一道下“重拳”,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治理村风。村干部、党员、能人等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出台“响十条”村规民约,对人居环境、邻里关系、敬老爱老等进行了约束,明确了“可为”“不可为”及“必须要为”,提升了村民“志气”。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党的好声音,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提升了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树立良好民风,培育了村民文明生活方式,涵养了文明乡风,推进了乡村治理。

1631667241709440.jpg

干净整洁的响水洞村(胡伟 摄)

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百视频”治理工作,响水洞村软硬兼施。响水洞村通过筑牢一线战斗堡垒,加强一方阵地建设,构建一个智能管理平台,绘制一张民情地图,组建一个微信群,安装一批平安视频,健全一套工作机制,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等“八个一”工作法,为乡村治理打下长远的基础,插上智慧之翼。

当前,全村重点路段及重点区域共安装了103个摄像头,不仅能对外来车辆、外来人员、辖区重点人员进行有效关注预警,村干部还可以根据车辆、人员的基本情况预判人员动向、动机,并安排人员及时处置,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指尖上的平安”。

1631667285157120.jpg

坐落青山绿水间的响水洞村(龙元彬 摄)

产业兴,治理有效,村庄实现颜值气质双丰收,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村、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贵州省生态体育公园等,许多村民回村办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都市游客纷纷打卡这个苗族村寨,品味乡愁,体验乡村休闲时光,响水洞村的人气越来越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