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探索推行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文创带动、村规引导“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工作设计、载体建设、主流价值观培育、文化新动能打造等方面多点发力,以文化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注入发展动能
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支部规范行动、阵地提升行动、书记领航行动、党员培优行动,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依托白水大米、金丝皇菊等产业,整合农技专家、产业大户、技术人员中的党员,成立产业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乡级成立产业联合党委,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兼任,统筹规划村级产业布局,按照“七个统一”的标准,调度推动辖区产业发展。完善白水贡米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贫困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年分红1000元以上。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通过“合理设岗、党员领岗、组织定岗”方式,增强无职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
规划先行,打造优美环境
依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帮扶契机,结合全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农耕文化、历史古迹等实际,制定全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整合各类资金1800余万元,建成“牛王城生态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白水贡米产业,推广“稻+鸭”“稻+鱼”等立体种养模式和稻油、稻菜轮作模式,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完成“五改三化一维”工程,改善道路通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智慧环卫”和污水处理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在村内选定卫生保洁员,明确工资报酬、明确奖惩措施,加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清扫。严格按有关规定落实村民建房审批工作,加大违章搭建的督查处理力度,依照规定审批建房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改善村容村貌,老麻塘村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卫生乡镇”。
文创带动,丰富文化生活
在村民集中、场地宽阔的区域建设文化广场,在村级建设农家书屋等文化空间。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课,重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中央电视台等14家中央及省内媒体组成记者团,对老麻塘村“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改革经验”进行集中采访报道。老麻塘村党支部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第一党支部、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双联双促·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老麻塘民族小学捐赠捐助现金5万元,图书1000册。鼓励村民组建老年、妇女、青年文化队伍,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地域特色、繁荣农村文化。打造文化展墙,在村路两侧打造成“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政策解读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和“美德教育墙”。在村级道德讲堂,确定固定场所,组织“道德典型自己讲、村民骨干带头讲、邻里之间互相讲、正反事例分析讲”,推动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村规引导,优化基层治理
结合本村文化、生活实际,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公民义务等内容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文明家庭”品牌系列活动,评选一批“孝老爱亲、环境卫生、文明家庭、助人为乐”示范户,激发村民荣誉感和上进心,推动村规民约走进青年人。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模范践行村规民约的,在推荐就业上给予支持;对违章搭建、乱抛垃圾、非法上访等行为的,在村民大会上通报。老麻塘村荣获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同时,以道德讲堂、文化活动等为载体,组织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时邀请法律援助律师、法律顾问到村开展法制教育,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农业科普教育等培训,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推行领导干部信访维稳“包区域、包宣传、包排查、包调处、包稳控、包回访”的“六包”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矛盾调解到位,推动解决各种治安、消防事件的发生,促进人心安定,治安稳定,提升乡村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