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思南:守护古城文脉 留住记忆乡愁
2025/11/18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438   

思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得乌江水运之便,位于思南城区的安化街更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大量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

01.webp.png

周和顺盐号。

川盐入黔,乌江古盐道上的盐号星罗棋布,仅思南就先后存在过70多家盐号建筑。如今,在安化街仍然保留着千里乌江现存的唯一盐号——周和顺盐号,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黔渝两省最后的盐商建筑。

02.webp.png

“周和顺盐号是我祖上在清朝时候从重庆龚滩来到安化街经商时修建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依然保持着最为纯粹、古朴的原有模样,它不仅见证着这里兴盛的岁月,也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周和顺盐号的守护人周西全说。

03.webp.png

旷继勋烈士故居。

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安化街上,分散着周和顺盐号、旷继勋烈士故居、永祥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半烟火,一半城,安化街作为居民记忆深处的情感纽带。这里仍然保留着淳朴的民风,热闹的烟火气依旧充斥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在这里住几代人了,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热土,整个一条街的住户,就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你我。邻里间要是做点什么好吃的大家都会互相邀请品尝,一起打平伙。所以整条街,作为邻里间来说都很和睦。”安化街居民李正贤说。

04.webp.png

05.webp.png

06.webp.png

安化街。

老街“不老”,关键在于“活”起来。近年来,思南县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传承历史文脉。通过规划引领、活化利用、科技赋能等手段构建全域保护新格局,激发文化遗产新活力。

“我们完成了《思南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了《思南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试行)》《思南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名城保护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治保障。”思南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主任任飞宇介绍说。

07.webp.png

李家寨街区。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李家寨街区与安化、小桥沟街区是2019年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出现了部分屋顶渗漏、木结构腐朽、青砖风化等问题。遵循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相关部门通过对其进行修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原貌与建筑特色,使其昔日风采得以重现。

08.webp.png

府文庙。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还将结合老城区、老街区等历史资源的专项调查,进一步深入挖掘县域内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思南历史文化内涵。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讲好思南历史故事,不断提升思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任飞宇说。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中思南县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等的整体保护,赋予历史建筑新的时代内涵,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光彩。(张国民 付松铃)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