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重要路径,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万山区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通过河道整治、绿地拓展、精细管护等系列举措,让“生态美”与“生活美”在城市发展中同频共振,让绿色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河道治理是生态保护的关键抓手,更是践行全会“减污扩绿”要求的生动实践。这段时间,在木杉河湿地公园内,河道清理员正在对水面的漂浮物、河岸生活垃圾与枯枝杂草进行清理。为管护好这条全长12.7公里的河流,区城管局每周都会实施常态化“大扫除”,安排28名专职管护人员分组开展“人工捡拾+船只打捞”作业,让河道焕发新生。

“我们聚焦木杉河、凯潮溪流域24万平方米城区河段,实行专人巡查、专人保洁制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河道河岸持续干净整洁。”万山区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环卫处主任张希介绍道。
从昔日杂草丛生到如今水清岸绿,木杉河通过8600米河道景观带修复、88.7公顷区域生态治理,实现了河道生态改造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亲水休闲长廊、主题公园等多功能空间让城河相融、城景相依,成为城市名副其实的“绿腰带”。

“我们会持续强化长效机制建设,通过严格巡河保洁、及时整改问题,推动河道治理从集中整治向长治久清转变。”张希说。

绿化提质是拓展生态空间的核心举措。在凯潮溪公园内,园林工人正操作割草机修剪草坪、清理枯死植被。入冬以来,万山区园林所根据天气变化分时段开展公共绿地系统养护,预计一周内可以完成凯潮溪公园全面管护,进一步提升园区景观品质与安全水平。
“接下来我们的重点是推进冬季树木防护,对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及公园树木统一刷白,有效预防冻害与病虫害,筑牢树木越冬保障。”区城管局园林所工作人员曾锋说。

如今的凯潮溪公园绿地率达65.97%,滨河步道蜿蜒其间,葱郁植被与幽静环境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现在出门就近见园,步道整洁、河道清澈,周末带老人孩子散步特别方便,生活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市民姚超感慨道。

“十四五”以来,万山区锚定“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持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累计新增口袋公园18个、综合公园1个,各类公园总数达22个。截至目前,城区绿化面积达826.6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1平方米,绿地率44.59%、绿化覆盖率46.84%,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其中绿地率位居全市首位。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提升生态品质和居民幸福感作为核心,通过科学制定养护计划、实施精细化管护、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优化绿色生态空间。”万山区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玮表示。
生态兴则城市兴,民生优则幸福浓。万山,这座转型之城正以生态为笔、民生为墨,在河道治理、绿地拓展中厚植底色,让“推窗见绿、漫步进园”成为常态,在绿色转型之路上稳步前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答卷。
(区融媒体中心 陈佳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