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印江: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绿色高效生猪养殖模式
2025/09/29    来源:微印江     点击:450   


今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生猪养殖业为突破口,引入全自动化管理系统,盘活闲置养殖资源,推动规模化改造,走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养殖新路,为保障“肉篮子”供应注入强劲动能。

2.jpg

走进刀坝镇洞沟村的达康种猪场,现代化的厂房与智能设备让人耳目一新。自动喂料系统通过管线精准运输饲料,定量投喂至料槽;自动饮水装置实时监测水质与水量;环境控制系统根据温湿度、氨气浓度自动调节通风与降温……一系列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将传统养殖的“脏累差”转变为“精准高效”。

22.jpg

“过去一个人最多管500头猪,现在靠智能设备,每人能管理112头种猪、1500头仔猪。”达康种猪场分娩室技术员刘玉霞边操作控制面板边介绍。通过程序设定,系统可自动计算每次饲喂的饲料总量,一键启动后,饲料沿管线直达料槽,误差控制在1%以内。这种“精准投喂”模式既节省人力,又避免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达康种猪场负责人满志敏介绍:“智能化改造后,饲料浪费率降低15%,人工成本减少40%,且通过环境监控系统,猪群健康率显著提升。”

 作为印江生猪产业的核心,达康种猪场还承担着“猪苗供应”的重任。据达康种猪场负责人满志敏透露,今年7月投产的种猪场已引进首批种猪,预计12月母猪存栏量达3329头,明年可向周边代养场提供优质猪苗12.5万头。满志敏说:“通过‘公司 + 代养场’模式,我们统一提供猪苗、饲料、技术,代养场按出栏量获取收益,既降低风险,又保障肉品质量。”

面对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部分养殖场闲置问题,印江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盘活模式。

在刀坝镇共和村,一座闲置养殖场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00余万元进行改造,料塔、粪污处理系统、温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已完工,吊顶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猪场负责人喻朝署表示:“改造完成80%,十月中下旬投产,预计年出栏5000头生猪,带动周边至少10人就业。”

2222222222.jpg

“闲置圈舍改造具有投资小、投产快的优势。”印江自治县畜产中心副主任鲁晓鸣算了一笔账:新建同等规模养殖场需耗时1-2年、投入超千万元,而改造闲置圈舍耗时通常在6个月左右、成本降低60%以上。

22222222222.jpg

今年,全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新增年存栏能力2.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000头,年出栏生猪3.6万头、仔猪10万头,有效填补了市场缺口。

 从“人扛肩挑”到“数据驱动”,从“散养粗放”到“集约高效”,智能化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为印江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印江已形成覆盖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王东 邹雪庆)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