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邛江大地,无论是晨曦初现时,或是夜幕低垂之际,街头巷尾皆洁净如新;无论是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还是宁静宜人的步道公园,处处皆秩序井然;无论是繁华城区,还是宁静村(居),文明之花皆竞相绽放。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关于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以“文明创建”为核心,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的宗旨,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城市管理显著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有力推进,该县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县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协调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成立四个专门工作组,对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详尽安排。同时,开展常态化调度,压实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主体责任。“我们县把‘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作为重点工作,明确主体责任、定期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任务高质高效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县委宣传部文明创建中心主任马雷介绍。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散步,身边的公共设施都变得更好了,尤其是公厕数量增多,设计更人性化,内部卫生条件也很好。”在城东新投入使用的玉屏公厕旁,散步的市民李燕表示,现在上厕所很方便,不用再为找不到厕所烦恼,夏天来这些地方游泳换衣服也很方便,真是为市民考虑周到。
去年以来,印江自治县投资40多万元,在城区按每平方公里4座公厕的目标,在玉屏桥和西环桥下新增两座公厕。公厕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外配无障碍通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这两座公厕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也为城市文明建设增添了亮丽一笔。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印江自治县大力实施坪兴寨廉租房、普同廉租房等多个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项目,有效改善了市政基础设施。
同时,为维护优良秩序,印江加大了对不文明行为的规劝和处置力度,常态化整治违规占道经营、“门前三包”不落实、车辆违停等不文明现象,城市秩序显著改善。
环境卫生方面,印江加强了对县城区环境卫生的日常督促,提高了日常保洁效率。
“我们每天有321名环卫工人,对县城201万平方米的大街及背街小巷进行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平均每天清理各类垃圾90余吨。”福龙马环境服务(印江)有限公司张裕忠介绍。
印江自治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划分为100个责任网格,建立县领导包保、部门牵头、单位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志愿清扫、问题清单销号等方式,对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薄弱区域进行全覆盖管理。
同时,团县委积极发动志愿者力量,走上街头,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监督。
家住教师新村垃圾中转站附近的居民杨艳称赞道:“每天都能看到环卫工人及时清理垃圾,现在小区每条巷子都干净,散步心情舒畅,住在这儿很幸福!”
不仅在城市,在农村,文明的种子也在生根开花。
“谭光茂,2025年第二季度积分12分,可兑换抽纸一提;钟长铭,积分10分,可兑换毛巾一条……”近日,在天堂镇茶元村,党支部书记张羽华站在文明储蓄所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积分兑换清单,正向村民们公布第二季度积分情况。
一提抽纸、一瓶洗涤剂、一把牙刷、一条毛巾……虽然奖品经济价值不高,但这份荣誉感和参与感让村民们倍感振奋。茶元村通过积分管理方式,对村民的行为规范、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实时记录、季度评比。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和天堂镇茶元村一样,新寨、沙子坡、朗溪等乡镇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积分超市”,推行“义务劳动换积分、积分兑实物”机制,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领域。同时,修订《村规民约》,评选“文明村居”“文明家庭”,推动乡风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转变。
“叔叔,十个烟头兑1个鸡蛋,今天您捡来的烟头可以兑换10个鸡蛋。”近日,记者在县城印江文昌广场、中心广场看到,前来用烟头兑换鸡蛋的市民排起了长队。登记、点数、兑换,现场人头攒动。
今年71岁的张安华夫妇都在队伍中,对于用烟头兑鸡蛋的举措,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举办这个活动,对文明县城创建很有帮助,对我们市民的素质也有提高。”
“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截至目前,已兑换鸡蛋约800个,参与市民约150人次。”环境服务印江有限公司综合部副主管张丹丹介绍。
活动举办以来,有着六年环卫工作经验的陈德芬明显感觉到,她清扫的“责任区”烟头少了,环境更加干净了。
“以前,在人行道砖缝里、花坛里都有烟头,不易清扫,我们还专门准备了火钳夹。现在发动了用这个烟头兑鸡蛋,到处都有人在捡烟头,我们也轻松多了。”
在宣传方面,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台、网、微、端、屏、号,不断加强文明创建的宣传力度,推出系列文明出行、文明养犬、文明乘车等短视频30余个;采写文明创建宣传报道240余篇;现场直播文明劝导和监督6期,有效提升了市民的文明意识。
同时,开设文明创建系列专题专栏,定期发布车辆乱停乱放、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据统计,今年来,在“微印江”官方公众号上曝光“文明印江随手拍”17期;机动车不礼让行人9期;非机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15期;食品安全“红黑榜”5期。
印江自治县还在城区主次干道护栏规范设置公益广告1300余幅、公交车站台橱窗公益广告36幅,沿街商铺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文明宣传标语。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目前,印江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高位推动到补齐短板,从部门联动到营造氛围,每一项工作都凝聚了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接下来,我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城市环境,让文明之花在这片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张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