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笔 舞台为纸
2025/08/20    来源:微松桃     点击:390   

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全国“四季村晚”活动为契机,依托深厚文化底蕴、优美生态与优越区位,以“村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内生力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之路,撬动民族文化复兴、文旅深度融合与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共生共荣。

1.webp.jpg

6月14日,松桃苗族自治县举行第10期“松桃村晚·村村PK赛”,沙坝河乡的村民在表演《祭火》。

深耕“民族文化” 塑造文化振兴新范式

松桃立足本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松桃村晚”人民大舞台,创新村村PK三级竞争机制,激发群众创造力,催生文艺精品力作,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成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试点。

激活群众意愿,让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松桃改变以往“送文化”的单向模式,设置“村官说村”“村货出村”“一村一特”“我爱我村”等环节,村级文艺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编自导自演,展示巴狄雄萨滚、寨英滚龙等17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0余种农特产品。村民从观众变为创作者、表演者和传承者,在亲身参与中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活力在民间蓬勃生长。

2.webp.jpg

6月14日,松桃苗族自治县举行第10期“松桃村晚·村村PK赛”,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观看节目。

挖掘非遗资源,系统梳理苗歌、苗绣、苗银、苗技、苗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非遗档案,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传承基地。将苗绣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将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庆与乡村旅游结合,每月6个特色村寨跨村竞技,傩戏、茶灯戏、武术、舞狮等特色节目登场,让古老的仪式、精湛的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

创新话语体系,让乡村从“个体记忆”到“大众共鸣”。运用现代传播理念、技术、媒介,提升苗乡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拍摄村晚由来微电影,记录村寨变迁与人物故事。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展示苗乡风情与非遗魅力。通过这些创新表达,吸引现场人流量约20万人次,直播现场观众达1350万人次,抖音、快手等平台视频总播放量超10亿次。如寨英村滚龙表演带动古镇旅游收入增长,薅菜村苗族婚俗展示促成民俗研学订单,让乡土文化与特色产品“破圈”。

3.webp.jpg

大坪场镇的村民在展示农特产品。

激活“流量引擎” 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松桃精心策划年度性、主题化、特色化的村晚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塑造“村晚”IP,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以“吃贵州晚饭·看松桃村晚”为口号,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开展“村晚+”系列活动,将村晚举办地及周边特色苗寨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路。举办“松桃村晚”和武陵山老年游学、梵净山水博会等活动65场,累计引流客群50余万人次,年增收超200万元。全县过夜游175741人次(全市第3)、增速28.72%(全市第1),增加综合收入1200万元。

4.webp.jpg

冷水溪镇的村民在表演节目。

促进“流量”变现,拓展特产破圈出圈。构建“官媒+网红+村民”传播体系,在村晚现场设置特色农产品、非遗工艺品、美食、苗医药展销区。搭建直播基地,邀请网红主播、村晚演员进行直播带货,将茶叶、食用菌、苗绣、银饰、灰豆腐、珍珠花生等53个产品规格产品推向市场,线上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突出“文化”赋能,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村晚所展现的地域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体验的各个环节。开发苗绣展示馆、银饰工坊体验馆、苗族农耕文化馆、苗王寿宴馆,打造蹦苗迪、学苗鼓、苗家婚俗、吃长桌宴等多元化沉浸式体验项目,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民居发展主题民宿、文化餐馆,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业态。

注重“寓教于乐” 营造文明和谐新风尚

5.webp.jpg

普觉镇的村民在展示农特产品。

“松桃村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节目,成为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的绝佳载体和有力抓手。

丰富形式,培育文明新风。村民倾情投入,通过小品、快板、情景剧、流行音乐、民歌苗歌、舞蹈、绝技绝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创作精品节目。世昌乡生动演绎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级英雄”龙世昌舍身炸碉堡的壮烈事迹,甘龙镇快板《总书记来到咱贵州》吸引直播间12万余人观看,长坪乡文艺节目《“务旮”之变》讲述当地群众引水抗旱的不屈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人心、凝聚力量。

6.webp.jpg

在“松桃村晚”舞台上,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的人们在展示银饰产品。

榜样引领,倡导良好家风。PK村邀请老党员、乡贤参与策划,把孝老爱亲模范、抵制陈规陋习实例等身边人、身边事搬上舞台。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人刘仁平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故事,甘龙镇用快板唱出作为全国文明乡镇讲卫生、好读书的自豪感,九江乡巧妙展示“工匠之乡”如何在十几分钟内“舞台建房”。村民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赌博酗酒等陋习减少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尊师重教的新风尚日益浓厚。

多元交融,弘扬淳朴民风。“松桃村晚”是一座促进交流、凝聚共识的桥梁。不同民族、不同村寨的村民同台献艺、同台PK。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苗族花鼓舞,与悠扬婉转、情意绵长的汉族山歌相互交融,花灯队跳出多年纠纷村一朝化解的祥和氛围。通过创新“村官说村”环节,各乡镇、各民族的代表介绍家乡新貌、分享发展经验、畅谈未来憧憬、展示文化魅力。排练时的互相切磋、舞台上的默契配合、演出后的热烈交流。这一过程深度增进了民族情感交流,密切了干群联系,凝聚了乡村共识,营造了守望相助氛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乡村的强力催化剂。(冉群芳/文 谢慧芳/图)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