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带乌江清澈如镜,两岸山峦层林尽染,深秋语境下的山城沿河如诗如画。10月18日清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团结街道燎原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延春和5位志愿者拿着清洁工具沿着社区小巷、乌江湿地公园清理最不起眼的角落,目的是不留卫生死角。为了让居民生活的环境始终保持清洁美丽,每天轮流带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检查,这是张延春多年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了。如今,在该社区“脏乱差”不存在了,环境卫生整饬井然,处处呈现文明有序、宜居宜业、和谐安宁的勃兴景象。
而事实上,笔者在地处县城区的团结街道红星桥社区、肖家社区、田坝社区、月亮岩村,和平街道的迎将桥社区、丁字口社区、花花桥社区、枫香村,祐溪街道的思州生态移民安置点A区、B区等走访后欣喜地发现,一个个社区生活环境卫生清洁,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氛围蔚然形成。这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着力打造乌江流域“最美江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环境整治中,强化统筹调度,提升工作质效,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共管共治工作方案和有力举措,建立了城区“1+N”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探索出台一系列高效工作机制,将环境治理触角向乡镇延伸,有效促进乡村“颜值”“品质”双提升。文明之花静静绽放,文明城市建设正迎来美丽向前的喜人气象。
全民协作长效机制:
包保齐抓管好守好“文明责任区”
“以往住房公积金的传统申报方式需要3个小时左右,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办理好。”沿河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飞说道。
办事的便利来自于“指尖服务”的深入推广。商户只需要在微信上关注沿河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号,然后点击右下方的“办事大厅”,进入后便可以便捷地办理相关业务工作。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卢天键表示,自开设微信服务号以来,审批迅捷的办事速度深受广大商户好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秀美沿河新形象,这是该县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惠民利民的工作宗旨和不懈追求。2023年1月以来,沿河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系列决策部署,以“五个通办”改革为抓手,深化“一窗一网通办”改革,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企业之家”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等工作,不断夯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便利度和满意度。目前,该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159558件,接待企业和群众各种咨询21300余人次,获得企业、群众好评。
该县成立以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2个工作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实施工作。设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文明实践组、巡查督导组、宣传和氛围营造组4个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从乡镇(街道)、县直部门抽调16名精干力量负责具体办公。印发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3年)》,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全面开展乡村环境美化、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四整治”“四提升”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对“脏乱差”现象、“行路难”问题、“牛皮癣”“蜘蛛网”难题、“马路市场”乱象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攻坚,着力在精准精细、分类施策、疏堵结合、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按照“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的要求,确保全城管理无死角,让市容秩序更井然。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选派34名县级人大代表轮流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监督营商环境工作。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监督,釆取每周选派1至2名人大代表驻点坐班,周内任选半个工作日开展监督办公。该县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走进窗口作为“监督推动在一线”的重要途径,整合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接待日等活动载体,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窗口”,切实发挥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助力推动“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沿河”营商环境品牌建设。
10月16日,笔者在该县城红军渡广场观察到,环卫工人郭庆华和往常一样认真负责地对区域内的垃圾进行清扫,并及时清理。“我们每天早上除了普扫以外,还有就是全天保洁,对果皮箱进行擦拭,给广大群众一个舒适的环境。”郭庆华说道。
当天,在城南客运站垃圾回收点,清运车辆驾驶员崔永权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一天忙碌有序的工作。“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城区河西的垃圾点进行集中清运,特别是在节假日,也是他们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垃圾清运工作比平时增加了两倍,虽然辛苦点,但能给群众出行一个干净的环境,就很满足了。”崔永权说,“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出车,对城区的各个垃圾收集点进行垃圾清运,虽然很累,但是能把城市环境卫生清理干净,我们就很开心了。”
为防止垃圾积压外漏,沿河家宝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采取全员上岗的工作模式,增加保洁员以及增加车辆清运班次,为县城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我们对人员定点、定时、定岗,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清扫和冲洗收运工作,给大家带来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沿河家宝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简磊说道。
沿河,这座美丽乌江深情“挽”驻的“土家山歌之城”,城市“颜值”正在逐日提升。
“赋、比、兴” 三字诀:
书写滨江山城文明画卷
10月18日,深秋的阳光下,中界镇孙家社区文化广场格外清新、亮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内部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见书籍的种类也很多,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闲暇时间看看图书成了当地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时尚方式。
“我经常到这里来,有时候就在球场打一下球,有时候看一下书,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增长了很多见识。”居民王贵说,现在社区越来越美,干劲也越来越足。
近年来,沿河以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目标,以“赋、比、兴”三字诀为抓手,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队伍阵地建设、丰富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组织赋能,强化顶层设计。该县坚持高位谋划,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调整充实以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县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安排推动,亲自督促落实。先后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就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进一步把工作细化到单位、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的工作格局,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练兵比武,激活队伍活力。该县全面贯彻落实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和“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推进阵地建设,实现阵地全覆盖,并定期召开推进会,总结经验、评出先进、找出问题,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质增效。同时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广泛吸纳“五老人员”“回乡大学生”等群体加入,建立纵向涵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辐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和9个志愿服务总队、28个支队、446个分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84081人、志愿者队伍163支,志愿服务时长达330余万小时,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
实践兴村,劲吹文明新风。该县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统筹各类资源,着眼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积极开展理论政策宣传、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卫生、科学普及、助农助学、移风易俗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2600余场次,进一步激活志愿服务力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耕文明沃土,传播文明新风,绽放文明之花。
为切实提升乌江流域“最美江城”美誉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对乌江湿地公园及城区的绿化地带进行全面修复,着力对县城区雨污管网进行全方面更换改造,清淤疏堵,在县城区人流量大的地段新增公厕2座,投资建设县城河西乌江湿地公园(联桥段)。
强化文明引导,提升乡风文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孝道文化,全面开展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示范作用,让孝道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建设乡风更加文明、民风更加淳朴、环境更加宜人的美丽乡村。今年计划申报全国文明乡镇1个、全国文明村1个,全省文明乡镇1个、全省文明村7个、全省文明单位6个。
强化氛围营造,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领域和覆盖面,提高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为巩固提升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营造浓厚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元素,在乌江湿地公园、政府广场、红军广场、滨江大道、团结大道等地安装景观小品30余处,设置公益广告2000余幅,拍摄文明行为公益视频5期。为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树立文明乡风,统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三下乡”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家家户户”贴春联、“民族团结进步·携手祈愿富强”放河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公开募集、“创文明城市·展巾帼风采”“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文明城市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市民素质。
强化点位建设,改善市场环境。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分别对河东农贸市场、城北农贸市场、红星桥农贸市场进行整治提升,进一步完善功能设置,规范市场秩序。委托贵州沿河民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配置18名执法人员,负责农贸市场市容卫生监管工作,强化了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深入开展避暑旅游专项行动,对景区景点、酒店宾馆、商场超市、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点位进行全面整改提升,进一步完善文明旅游各项服务,旅游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旅游公共秩序更加规范,文明旅游氛围更加浓厚。
强化问题导向,提升落实成效。强化问题整改。对省精神文明办和市创建办日常调度反馈问题,及时印发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成效。开展专项行动。结合“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十大专项行动,开展了“文明餐桌”“流浪狗”治理、“车辆在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和“飞线”治理等专项行动。当前,正在开展“无牌电瓶车”治理、“行人乱穿乱行”“出租车随意上下客人”“僵尸车”清理和“车辆违停”等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形成群众更加文明、城市更加和谐的美丽沿河建设氛围。
强化督促考核,提升责任担当。强化工作督导。组建2个督导组,围绕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分别对23个乡镇(街道)、8个牵头单位和145个网格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共发放整改通知书36份,交办问题108个,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强化结果运用。实行季度考核,对排名前3位的乡镇(街道)分别补助工作经费1.2万元、1万元、0.8万元,对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和网格包保单位实行挂牌整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县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
眼前,一座和谐、美丽、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城市展露芳容。
党建+文明实践: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各色花树、翠竹篱笆环绕房前屋后的农家庭院,花香流溢,卫生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宁静的村庄里,水清、树绿,屋舍俨然,村民辛勤劳作,举止文明有礼,随处可见的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宣传长廊形成一道文明风景线……走进土地坳镇安坡村,笔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村庄在变化,变洁、变美了。
安坡村是土地坳镇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真实缩影。
土地坳镇党委书记崔剑告诉笔者:“我们按照‘门前三包、庭院自治’要求,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管理范围。建立全民常态化清扫模式,组织镇村干部、联户长、保洁员、学校师生等每周开展公共区域卫生大扫除,常态化保持村组公路、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卫生整洁。”
土地坳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关键点,着力治理环境脏的问题。同时,又以环境整治“大比武”为契机,着力治理村容乱的问题。制定了环境整治“大比武”工作方案,明确评分内容和标准,在全镇开展观摩评比,将“比武”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全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整治的内生动力。目前,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沿河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全面开展卫生秩序整治,确保大环境整洁有序。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党建网格,将党的理论、党的政策、党的声音通过“小网格”传递给广大党员群众,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实行网格包保。将县城区划分为27个片区和145个网格,分别由27名县级领导和145个单位包保负责,进一步充实了网格包保力量,实行“四级”网格包保制度和“一月一清单、二月一督导、三月一推进、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工作模式。
该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村(社区)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划分文明实践网格,履行好文明实践工作职责,使文明实践触角有效向下延伸,让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同向同步,把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与文明实践融为一体。各村(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交流群,有困难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布,网格长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真实困难和迫切需求,再加上“线上提问+线下解决”的服务模式,让文明实践成为群众你呼我应的“中转站”,也让文明实践靶向发力、有的放矢。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引导老党员、乡贤人士、志愿者、热心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用“微力量”汇聚成文明实践“大能量”。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发挥好志愿者、“网格长”“联户长”“楼栋长”作用,同时因地制宜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文明实践活动注入活力。
该县以网格为单位,以党员和网格员为主体,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党员网格管理中,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积分奖励推动文明实践常态化、长效化。结合网格内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家庭和睦情况、孝老爱亲情况等方面进行积分评定,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接受文明洗礼,体会身边的感动。同时,建立“村(社区)党组织+志愿者”的工作机制,以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参与等方式推进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实践的良好氛围。
目前,沿河立足共管共治,以党员干部带动居民群众“自治”,积极号召并组织群众参与,让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避免出现“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局面,逐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谈到下步工作打算时,沿河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董道萍表示:我们将严格按照“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考核办法要求,以“四整治”“四提升”为抓手,抓实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切实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全面巩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以创建不成、绝不收兵的拼劲,全县一心、全员共创文明城市,做到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按照“四整治”“四提升”工作要求,对基础设施、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经营秩序、交通秩序、污水处理等全面开展问题排查,制定整改方案,责成相关单位按时整改,推动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公共秩序、市民素质等全方位改善、整体性跃升。建立健全工作调度、检查、排名、通报等机制,实行“一季一排名、一季一通报”制度,县委领导小组加密调度,各工作组实行周调度,指挥部实行日调度。加强督查指导,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指标任务未在规定时限完成、工作敷衍拖延、长期排名靠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文明新风吹满地,城乡美景扑面来。如今,一幅文明礼仪、睦邻友好、和谐安宁、城乡干净卫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画卷已在沿河铺展开来。一座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美好之魅正在次第呈现。
笔者手记:
这个深秋,笔者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市和乡村穿行,惊喜地发现,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征程上,随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的深入推进,地处乌江之滨的这座山城正在变得越来越美。笔者从城乡人们的一个个文明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内涵品质正在不断提升,感受到了这座地处黔渝结合部、有着“乌江要津”之称的滨江山城的文明之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人们居住的城市家园更加宜居、更加舒适,今年以来,该县以“五大创建”为引擎,以“四整治”“四提升”为抓手,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擦亮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形势新征程,沿河自治县结合县情,不断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建立崇德向善的精神坐标,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推动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由口碑评议转变为量化评议,鼓励各族人民群众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由此加大乡村振兴的文化文明“含金量”,从而实现文以化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美好成果。
眼下,精神文明新风尚在沿河城乡蔚然成风。如:晓景乡高寨村村民在自愿的原则下,自发筹资4.93万元,奖励该村首位被北京大学录取、也是2023年沿河唯一一位被北大录取的任伊蕊及其他5名优秀学子;县红十字会作为高寨村的结对帮扶单位,也挤出1.1万元对6位优秀学子进行表彰。甘溪镇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文明村寨评比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大比武”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牢乡村治理基础,助推乡村振兴。通过交叉考评和履职比武,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筑牢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创新志愿服务品牌,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内涵。谯家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明确班子成员包保区域,乡村振兴指挥所干部负责实施,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真抓实干,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长效管理机制等各项工作落实。如今,谯家镇各村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中寨镇以“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为契机,在全镇积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随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树文明新风行动等“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的蓬勃推进,该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进一步得到深化巩固。(文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