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2023/08/03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文明铜仁     点击:2460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理念,扎实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五大创建”等专项行动,全县上下部门联动,凝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掀起了一场干群携手、人人参与的文明创建热潮,诗一般的意境、画一样的美景正在㵲阳河畔孕育而生。

640_副本.jpg

高位推动 汇聚创城向心力

“楼道干净整洁、消防通道顺畅、环境越来越美。”7月29日,在玉屏县城保利明珠小区,一提起城区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变化,市民杨欢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没有电动摩托车停车位,经常出现乱停乱放现象,现在划定区域统一管理,看起来舒服多了。”

城市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杨欢的感受,正是来自于此。

640 (1)_副本.jpg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玉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以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持续推动创城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玉屏成立县级指挥部1个、乡镇(街道)指挥所6个、村(社区)指挥站64个,把城区划分为90个网格,明确由县领导包保、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工作队长,统筹推进责任网格创文工作。每周、每月、每季召开会议研究创文工作,形成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分管理制度(试行)》,制定6个正向加分和7个负向扣分项,将结果与党员干部个人职级晋升挂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乡镇(街道)、创文重要职能部门和网格开展“月评比”,随机抽取主次干道、景区、学校、社区(小区)、“最美庭院”等点位进行评比打分,将月评比成绩通报至各单位,并在政务大厅一楼大屏和官方网络平台公布。

聘请“两代表一委员”、热心群众为义务监督员,负责督导、监督创文工作开展,全员发动企业、商户、群众等参与创文,汇聚创文强大合力。

640 (2)_副本.jpg

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过程中,玉屏加大网格日常巡查力度,定任务设标准,压实网格包保负责人日常专项工作顶格运行,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力争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力促文明创建工作深推进、提质效。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离不开市民的大力支持。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玉屏始终把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贯穿全过程,为提升居民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营造浓厚创城氛围,并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各包联单位深入社区讲解全区文明城区创建的积极意义与精神内涵、在辖区宣传栏张贴海报和悬挂横幅,号召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全域同创 绘就创文同心圆

连日来,皂角坪街道加大对主次干道、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商超、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等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美化亮化工程……

文明创建,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以人为本,创城惠民,始终是玉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变的初心。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创城过程中,玉屏坚持“三小三品”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全域、全员、全程、全面”要求,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四个”文明创建(乡镇、村寨、单位、校园)全覆盖,形成“城乡共建、全域同创”的文明创建格局。

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切、最可感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严格落实网格化保洁、常态化清扫,以及无死角巡查等机制,促进城市、乡村环境大变样。

从文明交通着手,着力打造有序城市,组织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等,重拳整治违法停车、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城乡交通畅通有序。

紧紧围绕市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创建,精心策划网格、小区、家庭、村寨、庭院“五大创建”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到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创建带来的新实惠,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包括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绿色出行圈等多个方面,努力将玉屏建设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文明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当前,从线上到线下、从街头到巷尾,从城市到乡村,“创建文明城市”成了玉屏侗乡的高频“热词”,创城也成了百姓关心的一件大事。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生活因文明而美好。如今的玉屏,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市民素质的大幅提升彰显城市气质。玉屏,正向着全国文明城市阔步前行。

新风荡漾 文明花开别样红

近日,在皂角坪街道铁家溪村赶坳现场,38支山歌队伍齐聚一堂,嘹亮歌声此起彼伏,不停回荡在山间。

“参加赶坳很多次了,我把侗族山歌视为宝,特别喜欢唱山歌。今天的比赛紧张又激动,明年我还会继续参加。 ”玉屏自治县新店镇大湾村山歌队队员杨艳说道。

赶坳是侗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侗族青年男女结识朋友、谈情说爱、追求婚姻自由的一种社交活动形式,玉屏每年都会举办赶坳活动,以此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文明创建的过程,也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过程。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玉屏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不断带动广大群众养成文明淳朴新民风,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动力。

繁荣文化阵地。建成7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100余个、主题文化长廊80余处,实现了村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组建有文化广场,初步建立了城乡均等化文化阵地,让村民有了活动的舞台。

创建文明城市,检验的不仅是外在的市容市貌,更是内在的“里子”。玉屏坚持将传统道德化风成俗,以规立德滋养文明新风,修订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协商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大力推进“玉见·最美”主题活动,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宜居和美村寨”等典型评选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利用重要节日节点,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文明祭祀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争做文明有礼玉屏人,形成“志愿服务天天有、文明创建随处见”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作用,用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理论宣讲方式,突出抓好主题教育,以“身边的榜样”讲党课等形式,将理论春雨吹进千家万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润泽居民心田,在全县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创建路上,玉屏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自我加压、砥砺奋进,不断丰富文明城市色彩和内涵,加速攀登一个又一个文明新高地。(葛永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