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日子越过越好。”大龙开发区龙江新区广场,市民郭应香坐在长椅上说起社区的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为丰富群众闲暇生活,大龙开发区聚焦易地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基础设施硬件配置为目标,以社区为单位,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生活就在哪里融入”,不断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全力打造服务群众有“温度”的社区。
以前在一些居民小区里,时常看到公共草坪被附近住户私自改造成“私人菜园”,不仅有损小区整体形象,也影响着其他住户的正常生活,容易引发邻里纠纷。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对小区草坪进行复绿,并在小区绿化带周边放置宣传牌温馨提醒小区居民爱护草坪,让绿化带多了一道文明色彩。而这一行动,仅是引导广大群众融入新生活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大龙开发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在社区新增停车位、修理路灯线缆、完善小区绿化、安装休息座椅、放置文明宣传标语和广告牌……如今,走进社区,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楼宇、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富有观赏性的绿化带、随处可见的文明宣传标语。闲暇时群众可以在广场翩翩起舞、悠然漫步,或是在篮球场运动健身,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娱生活,还有效缓解了群众故土难离的思乡情结,让社区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文明景观。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而邻里关系则是社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易地搬迁群众家里有不少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未成年人,为引领搬迁群众实现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向新市民转变,大龙开发区通过党建引领,聚焦邻里之间“相见不相识”现状,以党建引领破题社区治理,建立以社区居委会成员、党员志愿者、楼栋长、网格员为主的人才库,成立社区邻里“帮帮团”,不断夯实自治基础,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解锁社区邻里关系嬗变背后的文明密码。
如今,在小区各个角落时常可见“见面问声好”“卫生大扫除”“安全知识普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线上通过共建一个微信群,让美好的一天从邻居之间线上的一声“云早安、云问候”开始;通过共议楼道公约、传播社区文明、分享就业招聘等,让邻里之间关系更亲近。
此外,社区工作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针对社区特殊困难群体,通过每月定期上门走访或电话慰问的形式,动态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以实际行动表达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让群众感受到从“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近邻胜远亲”转变的浓厚氛围。
在推进社区治理中,大龙开发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开展一系列增进社区和谐关系的棋友会、读书会、互助会、空巢老人陪护、周末课堂等,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引导他们把小区的公共事务当做自己的“家务事”,增进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城市社区“微治理”模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与快乐,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精准服务易地搬迁群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近邻党建”工作模式,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从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入手,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让志愿服务从“碎片化”变“整合化”、社区工作由管理变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