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播下“金种子” 油菜开出“富民花”——思南红旗村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2025/11/26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32   

秋冬时节,走进思南县文家店镇红旗村的百亩油菜制种基地,一垄垄油菜苗整齐划一,宛如绿色织锦铺展田间。村民们正穿梭其间进行管护,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产业振兴图景。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正是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小小油菜种发展为强村富民“大产业”的鲜活案例。

01.webp.png

“头雁”领航,从“补丁田”到“标准地”的破局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面对土地零散、产业空白的难题,红旗村的转机始于“兵支书”陈朝强的归来。他以军人特有的魄力,将建强支部作为首要任务,带领村“两委”主动求变。在成功引进大户盘活200余亩撂荒地种植“双高”红薯后,村党支部并未止步。

02.webp.png

2024年,经过党支部多次主动对接与争取,红旗村最终与贵州油研纯香生态粮油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村集体合作社牵头,将分散在75户农户手中的248亩“补丁田”整合成片,打造为标准化“油研BD28”制种油菜基地。企业提供“三包”服务(包提供优质种子、包全程技术指导、包订单式回收),为农户编织起一张“零风险”增收网。此举不仅让参与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村集体也首次通过产业实现增收3万余元,成功探索出“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党员示范,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进阶

产业有了雏形,如何发动更多群众、提升产业质量成为新课题。红旗村的答案是:让党员站在产业一线。

03.jpg

党支部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利用党员联系户制度,通过“院坝协商”等平台,由党员率先示范种植,为群众树立“看得见”的样板。同时,党支部围绕制种油菜各生长阶段,组织开展专题主题党日活动,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集中学习育苗、除草等技术,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先干、群众跟进”的生动局面。

“部分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这一理念推动下,红旗村2025年将制种油菜规模扩大至500余亩,其中党员示范种植达200余亩,并组织72户农户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为突破技术瓶颈,党支部还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前来“把脉问诊”,并组织党员到合作企业观摩学习,确保产量与品质双重提升,推动集体经济从“有”向“优”迈进。

支部联建,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升华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解决单个支部力量有限、产业辐射面不广的问题,红旗村党支部主动打开大门,与邻近村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支部联建助振兴”主题活动。

04.webp.png

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产销对接等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分享,打通了支部间的交流“壁垒”。支部党员更是积极参与邻近村的群众会、院坝会,用亲身经历和实实在在的收益成效进行宣传动员,协助周边村发展同类产业。

在支部联建的推动下,“红旗模式”的成功经验正在周边村庄被成功复制。这一转变,标志着红旗村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内部优化”到“区域联动”的跨越,走出一条党建赋能、抱团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康庄大道。(杨巧丽)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