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水横流到清流绕村,从石缝种粮到产业兴旺,思南县正以绿色金融为笔,在思南的群山间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思南方案”。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进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金龙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民居。太阳能路灯在晨雾中静静矗立,与连片的果蔬基地相映衬,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这个曾因“石多土少、发展不均衡”而深陷贫困的村庄,如今正在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的助力下,悄然实现着从贫瘠之地到希望家园的华丽蝶变……2025年,思南县投入世行项目资金2110.12万元,在思林乡金龙村、三道水乡周寨村等掀起一场绿色发展的变革。

清晨六点,思林乡金龙村村民罗洪海推开自家窗户,看着院墙外规划中即将埋设污水管道的空地,眼里满是期待:“听说咱们村马上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了,等管道铺好了,污水通过处理站处理,河沟里说不定又能看到鱼虾呢!”
今年8月1日,思林乡金龙村村“两委”到相邻的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取经”,参观建成的污水处理站,这套系统每日能处理污水达264吨,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能直接灌溉农田。金龙村党支部书记杨亮看着邻县村寨的清澈沟渠,对自家村的未来更添憧憬:“困牛山村能行,咱思林金龙村肯定也能行!”
杨亮站在村口规划图前,指着标注排污管网和处理站的位置说,“等项目启动后,咱村也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大家都盼着早点动工,让金龙村也变得‘水清岸绿’。”
目前该世行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项目实施后,金龙村寺对门组、郭家屋基组等村民小组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将从40%提升至8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减少30%。

在思南县淀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崭新的不锈钢设备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负责人付强盯着显示屏上的淀粉纯度数据说:“这条世行贷款项目支持的生产线,投产后日处理红薯可达500吨,年产淀粉1.5万吨,能带动400余户薯农增收。”车间外,运输卡车排队等待卸货,薯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思南县红薯淀粉加工厂是2025年世行贷款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用于升级生产线和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厂。“目前世行资金支持的思南县淀粉加工厂蓄水池工程,已于9月1日起开始施工,预计总工期为6个月。项目投产后15年内,预计实现年产值不低于20000万元,年缴纳税收不低于200万元,同时优先吸纳项目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每年带动就业人数不少于100人,助力群众稳定增收。”思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多个村集体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据了解,思南县淀粉加工厂蓄水池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036万元,其中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资金1000万元。

思南县乡村建设干部专题培训工作一直滞后,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实施。所幸这一状况在得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培训和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后得到了解决。乡村建设干部专题培训,不仅在于短期提升干部素质,更在于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双重动力,是基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系统赋能”转型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2025年思南县还将依托世行项目资金22.92万元,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培训和乡村建设干部专题培训班,预计覆盖120人次,内容涵盖绿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我们将采用‘理论+实操+市场对接’模式开展培训。”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超介绍。
杨亮表示:“世行项目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绿色发展理念。下一步我们要把五个项目村连成线,打造‘生态治理+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的样板。”
从污水横流到清流绕村,从石缝种粮到产业兴旺,思南县正以绿色金融为笔,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思南方案”。(申逸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