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德江县共和镇村干部们穿梭于村组之间,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并进行收缴工作。每到一户,都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医保的政策细节,不少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相关问题,干部们耐心一一解答,有积极的村民当场就缴纳合医费用。

交完医保的村民王亮大爷说:“医保真是好啊!去年我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多亏有医保报销,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现在每年我都早早地交,这是给我们自己的健康买保障。”
近日来,共和镇紧扣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节点,以“抓重点、强宣传、优服务”为抓手,细化举措全力推进合作医疗收缴工作,用心用情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做优宣传,激活群众参保“主动性”。该镇摒弃“照本宣科”式宣传,聚焦群众最关心的“缴费多少、报销比例、住院怎么报、门诊能报啥”等核心问题,梳理形成《合作医疗政策“明白纸”》,用“缴400元,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最高报85%,门诊能报500元”等直白表述,搭配“今年老张住院报了5万多”等身边事例,让群众清晰知晓“缴费值在哪、保障有啥用”,切实戳中群众“关切点”。

采取“线上+线下”多途径宣传模式:线上依托镇、村微信群、公众号推送政策解读短视频、缴费指南;线下在村(社区)宣传栏等地方张贴“明白纸”,利用应急广播早晚播报政策要点,组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入户“一对一”讲解,针对外出务工人群,通过电话、微信“点对点”提醒,确保宣传男女老少全覆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低保户、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享受政策资助的群体,建立“特殊人群台账”,由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逐一核实身份信息,明确“资助标准、代缴流程”,通过入户告知、电话通知等方式,确保特殊群体知晓“自己不用掏钱,政府会代缴”,同时安排专人跟踪代缴进度,坚决杜绝“应保未保、漏保断保”现象,守住“应保尽保”底线。

畅通“三类渠道”,打造缴费服务“便民圈”。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人群,推广“微信小程序、支付宝、政务服务APP”等线上缴费渠道,制作图文版《线上缴费步骤指南》,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由工作人员协助群众熟悉操作流程,实现“足不出户、手机缴费”。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各村(社区)设立“合作医疗收缴代办点”,群众可将现金或银行卡交给村组干部代为缴费,代办人员现场开具收据、核对信息;镇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老年人缴费专窗”,配备老花镜、座椅,安排专人引导办理,让老年人“缴费不跑腿、办事更省心”。对失能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建“上门服务小分队”,由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村医上门,现场协助完成信息核对、线上缴费,同步了解群众健康状况,提供简单医疗咨询,既解决“缴费难”问题,又传递民生温度,让特殊群体“零跑腿”就能完成参保。(罗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