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思南县孙家坝镇,青山环抱的村庄错落有致,硬化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花香四溢,污水处理设施有序运转……一幅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孙家坝镇以“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为主题,聚焦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四大顽疾,创新实施“九个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改厕改圈、设施升级、长效管护等举措,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孙家坝镇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以“清脏、治乱、拆危、增绿”为主线,推出九大整治行动:清理农村垃圾堆、整治杂物乱放点、拆除残垣断壁、治理生活污水、规范畜禽养殖、改造户用厕所、提升公共空间、建设绿化节点、完善长效机制。通过“网格化+责任制”模式,将该镇划分为13个网格片区,明确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形成“镇统筹、村落实、户参与”的三级联动体系。
在牌坊村,曾因长期无人管理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如今已变成3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过去这里堆满废砖瓦,夏天蚊虫乱飞,现在成了大家跳广场舞的好地方。”村民张大姐感慨道。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该镇累计清理垃圾堆放点271处,拆除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156处,整治杂物乱放380余处。
“以前厕所又脏又臭,现在水冲式厕所干净又方便。”在龙王山村,村民李建国指着新建的卫生厕所说。孙家坝镇将改厕改圈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施策”原则,对传统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同步规范畜禽圈舍布局,实现“人畜分离、圈舍整洁”。
据介绍介绍,该镇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模式,既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又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截至目前,已完成改厕582户、改圈315户,新建公共厕所8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同时,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按标准完成改厕的农户每户补助1500元,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半坡村,新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正有序运行。“这个处理站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日处理能力达20吨,覆盖周边60余户。”镇生态环境站负责人表示。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短板,孙家坝镇因地制宜推广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在集镇周边建设3个集中处理站,在偏远村落配置120套分散式净化设备,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
垃圾处理方面,该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机制,配置分类垃圾桶800余个,新建垃圾收运站5座,配备专职保洁员26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开展“最美庭院”“清洁户”评选活动,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
为巩固整治成果,孙家坝镇建立“三定三查”长效机制:定责任区域、定管护标准、定考核办法;实行村组自查、镇级督查、群众评查。将人居环境纳入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此外,投资120万元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在道路沿线种植花卉苗木2.3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打造微景观15处。
“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牌坊村党支部书记说,村里趁势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已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增收30余万元。
如今,孙家坝镇正以环境之变催生乡村蝶变,通过“九个整治”行动实现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局部美”到“全域美”的转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片土地上,和美乡村的新图景正愈发清晰。(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