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创新探索“空间互嵌、经济共富、文化互融、心理共通、社会共治”五大路径。相互支撑、协同推进,有效促进了社区内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构建了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实践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筑牢空间互嵌基础,促进共居共融。在规划建设之初,该社区便着力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融,通过科学布局,确保不同来源地的家庭在混居中和睦相处,构建起各族搬迁群众嵌入式居住的空间环境。在此基础上,社区精心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整合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乡愁馆等20余个平台,配套建设民族文化长廊、文化娱乐大舞台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各族群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夯实经济共富根基,保障发展共享。该社区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将“富脑袋”与“富口袋”有机结合,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各族群众的核心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实施“发展信心行动”,着力打造“党建+就业服务”模式,一体化推进劳动技能培训、劳务信息收集与群众就业推荐工作,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生计稳定和发展机会。
凝聚文化互融纽带,增进精神共识。该社区立足搬迁群众文化多样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融合文化服务阵地,整合资源,培育特色文艺队伍4支,挖掘社区文艺骨干20余人,将政策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民族歌舞、小品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引导。通过持续开展的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融入。
培育心理共通认同,构建情感家园。该社区高度重视心理调适与情感融入,着力打造“暖心”社区。通过实施“服务暖心行动”和常态化开展“文明爱心行动”,强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社区注重以思想浸润促进情感融入,增强各族群众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让曾经的“他乡”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故乡”。
提升社会共治效能,巩固和谐成果。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初心行动”,将民族事务治理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科学划分13个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8个,推行“六在网中”治理模式。通过从社区居民中选优配强45名网格员、257名联户长,将治理与服务触角延伸至每栋楼宇、每户家庭,编织起一张“到户到人”的精细化治理网络。社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和风险隐患排查,实现对搬迁群众的零距离服务和无死角覆盖,让基层“微治理”释放出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通过系统实施空间互嵌、经济共富、文化互融、心理共通、社会共治五大路径,该社区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全方位嵌入为特征的互嵌式社区建设新路。这一模式有力夯实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基础,显著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提供了可借鉴的“碧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