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数字赋能文物保护与传播
2025/08/15    来源:明珠思南     点击:404   


4月27日,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遥感与GIS团队的李威、谢冬冬、孙小琼等成员前往思南县,开展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扫描工作,通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技术,对思南县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建模,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建造工艺等关键信息,推动思南县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工作的现代化。

5.jpg

从时间维度观察与分析思南县建制沿革轨迹,思南古城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汉朝末年就已置县,元朝时期设立宣慰司,明清时期改为思南府,民国又设专员公署,自古便有“黔中首郡”的美誉。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古建筑是最重要的文化之一。据统计,思南县录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的文物点有163处。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据我县文物管理部门统计,这些文物是思南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记录了民族的辉煌与沧桑、文明的演变和发展,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的重要的物质载体。这些文物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沧桑,目前,有部分面临风化、微生物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多种伤害,许多长期缺乏系统记录,一旦损毁,不可修复。因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51.jpg

此次数字化扫描工作为思南县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完成了“乌江博物馆”、“府文庙”、“万寿宫”和“周家盐号”的数字扫描及航拍。同时团队通过室内数据收集和处理,成功完成了多项文物的三维数字建模。此外,借助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文物的数字展示与保护水平。6月28日,研究所向思南县文物局提交了数字化扫描成果,促进推动文物保护技术应用与推广。

52.jpg

数字化保护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文物的精准记录和永久保存,提供严谨的修复依据,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还能在不直接接触本体的情况下探测到文物内部的结构缺陷、腐蚀情况和隐藏损伤,从而避免传统保护方式可能造成的文物信息丢失或文物损坏、变形问题。此外,数字化保护技术可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与传播,让更多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欣赏文物的魅力,提升文物的文化影响力,为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作为一类事业单位,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承担着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整合资源与技术力量,把数字技术运用到思南县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中,借助这些数据深入分析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建造工艺等,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