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学子在“田间课堂”“非遗工坊”感受劳动之乐
2025/04/27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17   

万山区各中小学创新打造“田间课堂”“非遗工坊”等劳动实践平台,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沉浸式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真实劳动场景中收获知识、锤炼品格,探索出一条劳动育人的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27073434.png

“辣椒根部埋得浅,根系扎得不深,浇水就得少量多次,施肥也要离根远些,免得烧苗......”在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松土、施肥、浇水。自建校以来,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在校园里建起了“知行农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见证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亲手体验种植蔬菜的辛苦和收获果实的快乐。

“我今天真正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以后我一定不浪费食物。”“我们学习到了平时课文里学习不到的一些知识,知道了许多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刚刚上完劳动课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据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劳动教育负责老师王树琼介绍,学校建设知行农场劳动教育基地,主要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劳动教育的概念变为亲身体验,提升孩子们的自学、自理能力,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50427073501.png

在铜仁市天立学校的陶艺课堂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陶艺创作。拍、搓、揉、捏、点,大家一丝不苟将泥巴“变”成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陶艺工艺品。

“我做的是由各种点、线、面装饰成的一个大陶罐,我学陶艺已经有三年了,今天就想着挑战一个更难的东西。”学生简诗文信心满满地说。

“陶艺课让我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不少,现在我已经能做出好多精美的作品啦!而且在这里大家一起捏陶、交流想法,特别有默契!”学生李晨熙笑着说,眼里满是对陶艺课的喜爱。

微信图片_20250427073526.png

据了解,学校将陶艺课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目前共覆盖1-6年级,约60名学生参与,每周两课时,涵盖技法学习、文化探究、创意设计三大模块,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陶艺课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揉泥、拉坯、塑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美术老师杨秒介绍道。

从田间的辣椒种植到陶艺工坊的指尖塑型,劳动教育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普及到万山各学校的课堂,不断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的身心在劳动中得到锤炼,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融通共进。(何佳)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