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天朗气清,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碧水泛波,是怡人的“生态绿”。这是铜仁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铜仁市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交出了一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铜仁高新区”)是2012年8月贵州省政府批复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这个园区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延链补链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开发区与企业“双向奔赴”逐“绿”而兴的发展新路。
近日,走进铜仁高新区,在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激光焊接、焊点监测、采样线装配等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
“我们公司生产的家庭移动式储能电源,全流程符合绿色环保生产要求,从原材料采购严格按ROHS标准执行,采用无污染、无毒害的环保材料,生产过程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基本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制造出符合环保相关标准的产品。更好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公司PMC经理陈涛说。
近年来,贵州倍易通坚持把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作为生存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企业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7项,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2023年以来,为逐步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该公司新建了新能源车载充电机生产线和储能产品生产线,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俯瞰铜仁高新区,办公区与生产区仿佛一颗颗明珠,巧妙地镶嵌在高新区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
一直以来,危险固废加工、化工产业生产的废物废渣让环境保护“如临大敌”。但铜仁高新区却给人留下园外青山叠嶂,园内干净有序的“和谐共生”画卷。
为推进园区绿色发展,铜仁高新区有谋划、有举措、有成效。
——科学规划布局。编制完成《铜仁高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空间资源,全力构筑“一区三园”产 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推动园区整合提 升发展,增强高端产业集聚功能和高端要素整合功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格局。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改革供地方式,对企业供地规模进行限制,分期供地,开发完成之后继续供地,促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适当提高入园门槛,新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及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确保新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制定整套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和投资等政策,引导区内现有的企业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充分挖潜存量土地,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扩大经济规模,从而保证企业在不扩大用地面积的情况下,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投入。
——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围绕铜仁市“一核五区”产业空间,依托区内资源禀赋,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为核心,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装备制造、大健康应用产业。
——加强节能管理。落实价格调控,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工作,对企业节能工作机制建设、节能技术改造、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禁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进园区,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实施电机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托重点企业建设生态园区,促进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区域内物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促进集中供热、供冷、供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大力提升园区功能配套,增强区域竞争力。铜仁至大兴干道二道、园区排污管网建设、燃气管道铺设、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高新区消防救援站等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相继完工,建成通信光缆300余公里,融合基站120余个, 智慧Wi-Fi室外无线热点100余个,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 目和智能光缆加强芯项目建成投产,有效提升园区基础配套水平,进一步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坚持绿色发展的铜仁高新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标准,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推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方式,促进资源持续利用。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向“绿”而行。在铜仁,项目从招引到投产,实行全流程管控,确保所有环节都契合绿色低碳的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区内资源禀赋,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为核心,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装备制造、大健康应用等绿色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铜仁高新区工业和商务局副局长牛欢说道。(杨巧丽 谢宗沛 实习生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