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悠悠,流水潺潺。近日笔记者走进江口县云舍村,只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清澈见底的溪流映照娇艳的花朵,微风轻轻拂过柳帘,掀开了土家人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画卷。
云舍,先后荣获“中国土家第一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村镇50强”、中国首批“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地”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531户2235人,98%人口为杨氏后裔,91.5%人口为土家族,至今仍保留着摆手舞、茶灯和古法造纸等古朴原真的土家风情和民俗文化,是贵州省第一批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生态综合补偿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7亿元,完成对云舍村水系梳理、土家七坊、土家五馆、演艺场等旅游业态提质改造和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帐篷酒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户外露营基地等,新增旅游服务业就业岗位552个,大幅提升了云舍村生态旅游的经济补偿功能。
依托“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土家第一村”的优势,云舍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利用土家民俗风情、古法造纸坊等文化资源,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村民充分利用家庭房源开办乡村客栈、特色餐饮,发展庭院经济。
目前,云舍村建有“云中仙舍”演艺场,农家乐52家,精品民宿42家,旅游从业人员1100余人,其中本地村民占86%。2023年云舍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69.92%,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1万元、同比增长 33.33%。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云舍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社联建方式,推动村“两委”成员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交叉任职,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积极组织盘活、重组闲置资源,促进“村社”共同发展。
累计整合3亩闲置鱼塘和10亩闲置土地,与景区运营公司和酒店采取利益联结,建设水上娱乐设施和特色民宿,实现集体经济年收益15万元以上。
云舍村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了生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饮品、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以生态补偿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引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小康路,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