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碧江区正光街道大力开展流动摊贩整治行动,积极提升城市的外在吸引力。
在创建标准中主动“体检”,做到“深认识”
在开展整治工作之前,正光街道组织人员对辖区流动摊贩的分布、数量、经营种类以及市民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准确掌握流动摊贩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提供依据。了解桐达山韵周边区域因为有贵州省健康职业学院、铜仁市第二中学、铜仁一中实验学校等学校,并且周边缺乏正规市场和临时定点摊位,所以导致该区域流动摊贩集中较乱且杂,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正光街道党工委积极谋划,现已划定贵州省健康职业学院、铜仁二中,庆泰苑、桐达山韵4个流动摊贩临时摊点,划定摊位100余个。
在日常督查中全面“体检”,做到“无死角”
各部门联动。为有效确保市场经营秩序良好,正光街道组织城管中队、市场监管分局、派出所、林业环保站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联合周边街道城管中队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出动80余人,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有效将流动摊贩引导到临时定点摊位进行有序贩卖。同时,为建立长效责任机制,明确城管中队负责日常巡查和执法,市场监管分局负责查处无照经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公安部门维护执法秩序,林业环保站负责监管环境污染,有效确保了周边居民及学生的食品安全;社区参与。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治理作用,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对流动摊贩进行劝导和宣传,同时收集居民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流动摊贩建立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制定人性化政策提供合理的参考价值,截至目前,已引导150余户摊贩到指定地点进行合理贩卖,该区域经营秩序和卫生状况都得到明显提升。
在及时整改中深刻“体检”,做到“见成效”
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等因素,确保摊贩能够有稳定的经营环境,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市场、临时摊点区域,积极为流动摊贩提供合法经营场所。同时,对这些场所进行规范管理,明确经营时间、经营范围、卫生标准等要求,引导摊贩有序经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环境的流动摊贩进行坚决取缔。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监管,保持高压态势,防止流动摊贩反弹。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注重教育引导,避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
下一步,正光街道将转变管理理念,从单纯的执法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为流动摊贩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如提供卫生保洁服务、技能培训等,通过优质的服务,增强流动摊贩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配合度。(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