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一块豆腐干 穿越武陵山
2021/09/26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1087   

黄豆磨浆,兑入开水煮熟滤渣,适量酸汤点浆,上豆厢压干水分,用食盐调味,取出晾干水分后切片,再进行晾晒烘干,待两面金黄,中间透亮,江口豆腐干就这样制成了。细嚼慢咽,清香爽口,硬中带韧,让众多来到江口的食客念念不忘。

一块豆腐干传承的文化

在江口县回龙路,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店,两个冒着热气的烘烤箱,三位动作娴熟的孃孃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特制的大斗笠上,晾晒后置入烘烤箱内,豆腐干里的清香味便从烤箱里传了出来,飘满街巷里弄。

江口豆腐干有着悠久的历史。1907年,江口人段太禄、张圣兴和张圣贤在江口城关新街以烤酒、加工豆腐为生,开始时每天将卖剩的豆腐烤干,送给喝酒的客人下酒,后来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所烤出的豆腐干色泽金黄发亮。之后当地群众纷纷效仿,家家户户门前都支起一个个大斗笠,上面晾晒着一块块乳白色的豆腐片。

1632624198765649.jpg

百年来,豆腐干在江口饮食文化中占居着重要位置,是江口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必送的家乡特产,也是江口人最难忘的记忆。

“我们的父辈几乎都会做豆腐干,逢年过节小孩子们吃到最多的东西便是豆腐干了。”梵之味特产食品店老板娘李荷仙回忆道,小时候就帮助爷爷奶奶做豆腐干,除去外出务工那几年,她和豆腐干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她注定离不开它了。

1632624232759791.jpg

早些年,像李荷仙一样从事豆腐干生产的家庭作坊,几乎都是母携子、妻携夫。与人们司空见惯的众多土特产一样,江口豆腐干尽管在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却一直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近年来,随着江口县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一些传统项目给予政策的扶持。江口豆腐干慢慢发展起来了,家庭小作坊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李荷仙的江口李氏豆腐干注册为江口梵之味食品有限公司,用梵之味作为大招牌。

变的是店名、是经营的模式,不变的是品质、是传承的初心。李荷仙说:“我们现在通过淘宝网店开启了线上销售渠道,我们承诺,坚持用良心做产业,确保线上线下品质绝对一致,让所有客户购得开心吃得放心。”在保证豆腐干质量的同时,该店利用新技术,将豆腐干真空包装,并严格出货检查,延长保质期,让江口豆腐干走得更远。

1632624275388777.jpg

“目前江口豆腐干生产家庭发展到了20多户,我们同行之间没有排挤,保持沟通,共享信息,相互补货,但依然满足不了客人需求。”梵之味特产食品店老板吴传英介绍道,“大家还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制定江口豆腐干统一的行业标准。通过大家共同维护行业标准,把控好豆腐干的质量,做大规模,让江口豆腐干品牌越来越响亮。”

一块豆腐干藏着的乡愁

“我们好久没有来江口吃豆腐干了,趁今天是周末,和好友们一起从铜仁开车来这里吃豆腐干。”顾客李欣说,因旧城改造,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家店,她们家的豆腐干越嚼越有劲,越吃越想吃。

“我时常参加一些类似黔货出山的推介会,经常带去一些江口的土特产给参会人员品尝。”吴传英回忆道,有一次在苏州遇到了一位江口人,他试吃过后,告诉我,吃了家乡的东西,就觉得自己还在家乡。

1632624323101478.jpg

吴传英尊重且珍视参会人员的浓浓思乡情,也十分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信任。遇到想买折耳根、山野菜的买家,他就让妻子李荷仙拜托她老家人上山去挖,然后再做好帮他们邮过去。对于江口的食材,他高兴有这么多惦念之人。他说江口的豆腐干堪称一绝,外地制作豆腐干都要往豆腐里添加石膏或其它添加剂,但江口豆腐干不用,并且晒干之后还会自动冒油。

1632624355804023.jpg

江口豆腐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品质呢?这主要缘于江口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气候条件,江口地处武陵山腹地,生态条件绝佳,全县4大河流99溪283处地下泉眼(其中用于制作豆腐干的水就是取自距豆腐街不到100米处清澈甘甜的龙井泉水),森林覆盖率达77%,有最干净的水、最清新的空气,最适应的土壤。所以本地生产的大豆做出的豆腐、豆腐干特别的脆嫩、清香。

1632624385205155.png

江口豆腐干不仅有独一无二的味道,还是江口人独一无二的的乡愁——哼着小曲切片的老奶奶、往返于龙井泉取水的壮年男子、摇晃着豆腐架滤渣的年轻妈妈、下巴搭在灶台上的孩子、一街伸出屋檐的大斗笠、充满豆腐干香味的老街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是烙进江口人心中的时代印记,是薪火相传的小城故事。

1632624412193272.jpg

这样的记忆,李荷仙也有。她记得小时候,自己还没有灶台高,奶奶在蒸饭,她帮着丢柴火,那是她去山林里捡的。火焰蒸腾,盛米的簸箕上笼一层白纱布,慢慢就有一股奇特的米香氤氲而出。她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喜欢吃爷爷奶奶做的豆腐干,父亲回学校时总会给同事们带些过去,有时候拿多了,放在柜子里时间久了就生了虫,但父亲还是舍不得扔,因为父亲知道每一片豆腐干都浸透着爷爷奶奶的艰辛。

还有米豆腐、棉菜耙、酸菜……后来这些都成了乡愁,缠绕着李荷仙近十年的离乡岁月。“我能理解那些思恋家乡味而远在他乡的老乡们,”李荷仙说,如今她早已回到了故乡,而他们还在异乡打拼。

今年5月,梵净山宝微信小程序也在摸索着开了起来,李荷仙在上面卖豆腐干,也卖油辣椒、牛干巴、麻辣豆腐丝……夫妇俩的思路越来越活,销路也越来越宽。

一块豆腐干走兴的产业

豆腐干走兴,产业链走兴。江口豆腐干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江口旅游产品,带动了饮食、机制木炭、大豆种植及配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形成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吴传英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充分利用东部市场,2019年,江口梵之味食品有限公司与苏州富田国际农产品展销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产销对接合作,从此,江口豆腐干走出大山,走进了大都市,让更多他乡客了解不一样的江口。而订单销售让梵之味豆腐干产品不再愁销路。

1632624473973304.jpg

近年来,江口县高度重视豆腐干产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围绕小优特,做优小作坊,打造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传统手工匠心精制和现代工业标准化生产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江口的豆腐干有千家万户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就业增收最直接、有效的产业,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县城,通过打好‘豆腐干牌’,为江口旅游产业化发展锦上添花,同时依托旅游业发展促进豆腐干规模化经营,带动豆腐干产业稳步发展。”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全域旅游中心主任龙超说。

1632624506805220.jpg

随着江口梵净小城豆腐街的建设不断完善,吴传英夫妇在豆腐街一口气租下了三个门面,签了六年合同。他们期待通过江口“景城一体化”打造的“梵净小城”游客集散中心带来的巨大人流量,让江口豆腐干走出大山,乘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前不久,有个凯里的游客来我们这里买豆腐干,说了一句:斗笠上晒豆腐——顶着干。”吴传英回忆道,“我当时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根据江口豆腐干晒制工艺创造了一个歇后语,觉得特别有意思,现在用心一想,发现和挖掘当下江口豆腐干的地域故事和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