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思南县坚持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立足区域和学校特色,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
日前,思南县 2024 年 第二届“正道杯”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在鹦鹉溪镇教育研学基地如期开赛,来自全县各中小学学生代表39支队伍195名同学参加。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小学低年级组、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孩子们分别举行了“蔬菜洗澡我最棒、清洁与卫生”“传统工艺制作—小牌子”“果然有妙用”等竞赛项目,让大家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初中组举行“黔味飘香,不负食光”项目在45分钟内必须炒制两个热菜,一个凉菜,同时要绘制一幅贵州本土美食地图,体会家乡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高中组举行的“人间烟火,盛世繁华”“电器义诊”急救先锋,医路呵护项目,让他们体验不同的工作,理解大人们的辛苦。中职组举行“邮你安心,包你满意”“平凡显大爱,暖心护夕阳”“桥见贵州,桥见希望”等项目,让他们体验不同的岗位,为今后就业铺好道路。参赛选手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以娴熟的动作、精湛的技艺在参赛项目中一展风采,赢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
“今天我很高兴能从教室里面走出来,参加劳动技能大赛,通过劳动我体会到了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付出,更加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大赛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完成任务。”参加比赛的刘美丽同学自信地说道。
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同学们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次技能大赛是为落实‘双减’政策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理念,通过比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教赛结合,深化劳动育人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劳动乐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必要的劳动技能、发展劳动思维、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思南县教育局教育督学李思荣介绍道。
种地、烹饪、木工、采茶、食育等内容丰富的劳动课程,多元化的劳动体验场域,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力、实践力、创造力。思南县田秋小学成立劳动社团,在校园内开辟土地,新建“开心农场”,让学生们种植辣椒、红薯、西红柿、土豆等植物,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既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培养了勤劳乐劳的精神,又彰显了学校特色,强化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渗透。大坝场中学利用地域优势,在校园内种植15亩茶树,并把采茶、制茶作为该校劳动实践课,使学生掌握采茶技巧的同时,为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价值,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更加热爱劳动。
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推动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从“忽视”到“重视”,该县各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家长学校互动作用,引导家长做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适时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活动,引导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养成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部分农村学校还会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劳动教育受重视,让校园的“烟火气”愈发浓了。“烹饪美食、收纳与整理等,只要学会了新技能,我都会回去给爸爸妈妈‘露’一手,特别有成就感。”该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胡琴向我们分享道。不少中小学的家长均表示,参与劳动课后,孩子的变化非常大:“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床铺自己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家长,在家也会和孩子共同完成劳动作品,鼓励引导其爱上劳动。”
劳动课不仅赋予孩子们必备的生活技能,也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一点一滴中养成劳动素养。烹饪美食、下地种菜、收纳整理、参与志愿服务……当下,劳动教育在思南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一步,思南县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常态化,鼓励各校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劳动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形成劳动教育的“思南样版”,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