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中南门:千年文脉绘新景 文旅融合促振兴
2025/11/25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454   

青砖黛瓦雕刻千年光阴,古巷深街沉淀着多元千年文脉。中南门,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红色基因与民宿风情的历史文化旅游区,正以文化为根脉、以文旅融合为纽带,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从深度挖掘非遗传统技艺、红色故事到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中南门以多元举措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生机,更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动能,在时光的流转中绘就“古韵新声、景美民富”的崭新画卷。

1.png

文脉流韵激活文旅新篇

“青石板路连古今,古建流光映锦江。”走进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沿着石板街漫步而行,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宛如碧绿丝带的锦江,铜仁锦江穿城而过,多座古桥将城与岸、巷与院串联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在水中坐,水在城中流”的独特景象。

这里房连巷通,山水相连,山城相依,夜晚华灯初挂时,梵净书院、府文庙等老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华灯与霓虹的倒影在锦江河面上形成流动的彩色画卷。今天,以“保护为基石,创新为翼”,通过文旅融合,千年文脉的中南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绽放独特的光彩。

“漫步中南门,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又能感受到现代的活力,尤其是非遗手作体验和夜景灯光秀,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位来自云南的游客道出了众多来这游玩所想吐露的心声。中南门与文旅的融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为铜仁当地的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 双向共赢。

11.png

“在中南门不仅有看头,更有很多玩头、说头,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文化,又能体验到这里的民宿风情,这样的旅行很有意义。”来自重庆的一位女士说道。通过调查以往相关数据,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文旅消费收入在稳步攀升。

踏入到古韵特色深厚的梵净书院,仿佛全身穿越到书香弥漫的年代。书院里设有文化展陈、礼仪表演以及沉浸式孔子学堂,来到这可以邂逅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感受这里所传达的文化气息。

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夜间经济+非遗文化”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古城的大众视野和经济发展水平。十月举行的千人土家摆手舞表演、千人非遗巡游、特色节目表演、非遗技能展示、少儿艺术节展演活动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中南门的文化价值和非遗的魅力。业态创新为中南门注入了新动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努力打造各式各样的打卡地,沿江而设的音乐酒馆、露天酒吧等让游客在桨声灯影中饱览古城的夜景,感受古城夜晚的文化。汉服体验馆与古城相映成趣,将古城的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让古城消费场景不断升级。

111.png

修旧如旧延续千年文脉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千年文脉”,这便是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核心。秉持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当地针对铜仁古城、梵净书院等核心的遗址进行了系统性的修复,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古城青砖黛瓦的黔东居民特色,让千年文脉的历史古城繁盛风貌得以重现。

在活化利用中,古城让文物“活起来”。苗族蜡染、各种各样的独家技艺等传统手艺在古城开展活态的传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可以亲手体验古法匠心;以周逸群故居打造出红色的教育基地——逸群小学。漫步在逸群小学校门口,校园墙上雕刻着周逸群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一幅幅雕刻定格的关键瞬间,将这位“英雄模范”的成长轨迹与革命征程具象化,让红色基因在校园中可视化、可触摸,成为滋养学子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逸群小学是为了纪念周逸群烈士而命名的,过往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漫步在中南门时便可观察和了解到周逸群烈士光荣的一生经历。

复原的革命家生活场景让红色基因与古城文脉深度的融合。进入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内,通过实物成列、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生动的讲述着铜仁从“黔东门户”到“文旅胜地”的变迁故事。今天,行走在中南门,每一栋的古建筑都成为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让千年文脉在保护中代代相传。

1111.png

文旅赋能绘就振兴画卷

中南门的改变不仅在自身焕新,更在于形成了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城乡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古城+梵净山”“古城+乡村”的联动模式,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将文化吸引力与周边的生态资源、乡村风情有机的联合起来,带动了周边村落发展农家乐、农产品直销点,让朱砂、茶叶、抹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旅游的渠道和互联网的方式走向全国各地,实现了“旅游红利”的共享,绘就城乡发展的新画卷。

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起点上,承载着千年文脉的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将继续深挖古城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更多互动式、体验式的文旅项目,完善古城的各项服务,以文促旅、以旅来彰文,让中南门在保护传承中续写文旅融合促振兴的新篇章,让千年文脉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发展的“流量密码”与“财富密码”。

(韦仕秋)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