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沃土,红色铸魂。从石阡困牛山的英雄壮歌,到印江木黄的胜利会师;从德江枫香溪的战略抉择,到沿河土地湾的红旗漫卷,一段段峥嵘岁月凝成厚重文脉,一处处革命遗址化作精神坐标,共同构筑起铜仁深厚的红色底蕴。
自2020年以来,铜仁先后有11个村庄入选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其中,印江木黄镇木黄村、石阡龙塘镇困牛山村等8个首批试点村已建设完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红色引领、村庄蝶变”的崭新篇章。2025年,石阡甘溪乡甘溪村、德江平原镇杉园社区、德江枫香溪镇枫铺村3个村庄成功新一轮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名单,为全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再添新动能。
当前,铜仁在巩固首批建设成果基础上,以红色文化为笔、以乡村振兴为卷,创新建立联席会议、联络服务、包保指导等机制,全力推进新一轮试点建设,着力打造“支部强、产业旺、生态优、乡风淳、治理好、村民富”的红色美丽村庄,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
红色精神铸魂
石阡县甘溪乡甘溪村,是红六军团西征途中甘溪遭遇战的发生地。1934年,这场惨烈战斗虽让红六军团遭受重创,却成功牵制湘桂黔敌军主力,有力配合红一方面军长征,完成了长征先遣队的光荣使命,也在石阡播下了红色火种。
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甘溪村深耕“育魂”工程。村中小学、幼儿园将红色故事融入日常教学,校歌园歌传唱红军壮举,手抄报、黑板报、“红色小喇叭”等载体齐发力,让英雄事迹如春风化雨浸润师生心田。2025年6月,甘溪小学正式获批命名“中国工农红军贵州石阡甘溪战役革命英烈红军小学”;2025年7月,甘溪乡被授牌为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甘溪小学、甘溪扶堰小学同步成为该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示范点,红色铸魂育人的力量在此深深扎根。
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甘溪村深挖红色“富矿”,创新探索“红、农、研、文、旅、拓”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护陵行动、讲解培训、设施修缮让红色遗迹焕新颜;整合匝道经济、飞地经济和非遗资源丰富业态;延伸7路公交串联烈士陵园、红葡萄园、拓展营等节点,打造红色旅游专线。2025年清明节期间,共有221批次、15620人次党员群众前往甘溪困牛山烈士陵园(甘溪点)瞻仰缅怀,“红色人潮”为沿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注入强劲商机,让红色旅游真正带火了乡亲们的好日子。
红色旧址培根
位于德江县平原镇杉园社区的中共黔北工委旧址,是黔东北地区人民为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光辉历程的历史见证,201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旧址是凝固的红色历史,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根”与“魂”。为做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杉园社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扎实推进旧址修缮与日常维护,全力守护历史遗迹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同时,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着力加强对相关历史史实、革命精神的梳理研究和价值提炼,让红色文化可触可感。
如今,杉园社区以红色旧址为核心,常态化举办红色文化节、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社区知名度与影响力稳步提升。同时,社区依托红色旅游热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兼具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在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既能品尝地道美食又能体验淳朴乡村生活,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共赢。
红色引擎赋能
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铺村红七师旧址,是枫香溪会议会址核心文物点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重大转折点的历史见证,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枫香溪镇深挖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夯基铸魂,以枫香溪会议会址3A级景区为中心,结合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将枫铺村红三军七师师部旧址、长征村红三军九师师部旧址等10个村(社区)分散零落的红色文化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拓展“红色+教育教学”“红色+旅游研学”“红色+非遗传承”“红色+产业发展”等多元业态,推动红色资源向发展动能高效转化。
当前,枫铺村抢抓新一轮试点建设机遇,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大力实施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工程,推进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乡愁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以强劲“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随着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持续推进,铜仁各试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红色文化传承有力有效,乡村振兴步伐坚实稳健。未来,铜仁市红色美丽村庄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乡村走上“红色传承+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