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文明劲风拂两岸,幸福底色绘新篇
2025/09/19    来源:微碧江     点击:413   

秋天的碧江,天朗气清,锦江碧波倒映着城市的蜕变:街巷里,旧院焕新颜,整洁有序;路口处,人车相让,默契和谐;社区中,邻里问候,暖意融融。2025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以来,碧江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创文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外修“颜值”塑形象,内炼“气质”铸灵魂,一场关乎城市发展与百姓幸福的蝶变,在锦江两岸生动上演。

1.png

创文是系统工程,需举全区之力、汇全民之智。碧江区将创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高规格创建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共管、专班指导、部门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破解难点、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压实责任,区领导带头深入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一线现场办公,确保创文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更重要的是,碧江通过全方位宣传动员,让“文明城市人人创,文明成果人人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机关干部到社区群众,从企业职工到在校学生,都主动参与创文工作。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活跃在街头巷尾,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奏响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创文“大合唱”。

11.png

城市环境是文明最直观的“名片”,碧江区紧盯城市管理痛点、难点、堵点,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品质升级。

111.png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碧江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历经改造实现“逆生长”,路面平整了、路灯明亮了、功能完善了,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市政道路提质改造加速推进,“断头路”被打通,交通“微循环”更畅通;环卫设施投入加大,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1111.png

在市容环境治理上,碧江聚焦“脏乱差”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清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开展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累计整治流动摊点9170起,取缔20起,规范门前三包991家。

11111.png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碧江坚守生态优先理念,加强锦江流域治理,以沿江步道建设为抓手提升沿岸景观,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增加城市绿地与“十五分钟健康圈”,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底色,为文明城市筑牢根基。

1111111.png

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的文明,碧江区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以多样举措培育向上向善新风尚,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

在价值引领上,碧江充分利用公益广告、宣传栏、LED屏、新媒体等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铜仁市“十要十不”公民行为规范与文明公约;同时深入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用榜样力量激励市民见贤思齐,营造全民共创共享的文明氛围。

111111111.png

在文明实践上,碧江建强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其打造成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围绕理论学习、党的政策宣讲、主流价值培育等内容,累计开展千余场形式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群众数万人次,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

11111111111.png

在习惯养成上,碧江持续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交通路口,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行人自觉走斑马线;餐厅食堂,“光盘行动”蔚然成风,餐饮浪费有效杜绝;网络空间,理性发声、文明互动成为共识。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折射出碧江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

112.png

创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碧江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创文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针对“停车难”,碧江科学规划、挖潜增效,充分利用边角空地、闲置用地等资源,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则划”原则,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和行人通行路段合理施划机动车停车位21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21个。并推动沿街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针对“如厕难”,新建与改造提升一批公厕,让便民服务更贴心;针对农贸市场环境差,开展标准化改造,打造“放心市场”;针对社区服务短板,完善综合服务设施,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桩桩实事都办在了群众心坎上。

111111111111.png

在公共服务优化上,碧江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均衡布局、提质扩容,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生活更舒心。

在安全保障上,碧江深入推进平安碧江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强化安全生产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住安全底线,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如今的碧江,文明之花遍地绽放,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市民素质实现全方位提升。创文不是为了“拿牌子”,而是为了赢“口碑”;不是为了修“面子”,而是为了实“里子”。未来,碧江将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健全创文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创文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文明之风常驻锦江两岸,为百姓绘就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图景。(涂志强 区创文专班宣传组)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