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江口县民和镇何坝村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门口,“何坝村强村富民工坊”九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工坊内,一垄垄淫羊藿绿意葱茏,长势正旺,工人们正忙着管护幼苗。
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碧珍轻轻提起水壶,看着细流如丝般的泉水滑过淫羊藿的脉络,她期待着一个美好的收成。
过去需远赴沿海打工的她,如今每亩土地有600元租金,每天在工坊干活还能挣80-90元,“顾家赚钱两不误,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比在外漂泊强多了。”
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难、增收难”问题,铜仁市累计投入2.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探索出强村富民公司、工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条发展路径,创新构建“生产在村、就业在村、增收在村”的就业服务体系,让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背靠梵净山的民和镇何坝村,生态资源优势显著。2023年来,何家坝村以“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资源”组织模式,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创办全国最大的淫羊藿育苗育种“强村富民工坊”。
据介绍,该工坊占地940亩,年育苗3000万株,已带动江口官和、太平、德旺、闵孝等15个乡镇发展林下淫羊藿产业1万余亩,并与民和镇太平寨村、龙宿村等9个村签订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协议,每年间接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000万元以上。
精准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堵点、村集体经济增收难点、农村劳动力就业痛点,打造“强村工坊”,不断丰富基层实践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实现富民兴村提供有益借鉴。
在解决群众就业的基础上,铜仁市积极探索“企业订单+工坊生产”模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下沉至乡村,激活乡村共富活力。
松桃自治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孟溪镇建设玩具工坊,日产能10万件,产品出口占比60%。2024年该工坊产值破亿,发放工资超2000万元,生动诠释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内涵。
德江县借助“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企业+工坊”的组织方式,打造强村富民工坊53家,发展项目175个,为当地留守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万山区瓮背村将黄桃按品级分流,一等果直销市场,二等果制成黄桃干,年加工量达15万斤,带动4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3500元。
强村工坊托起共富梦。数据显示,如今铜仁市已建成强村富民工坊473个,带动5.5万名农村留守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铜仁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59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226个,农民收入增长到15290元。(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