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铜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紧密贴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路径。当前,铜仁市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突破口,以乡风文明为灵魂,以组织保障为筋骨,勾勒出一幅城乡共治、内外兼修的文明新图景,值得深入探讨与推广。
铜仁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推出的多项创新举措,充分彰显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也是文明建设由“表”及“里”的关键第一步。推行农村“庭院三包” 责任制、积分制和 “红榜”激励机制,有效引导群众规范庭院环境,这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建立村庄公共区域长效保洁机制,以公益岗、购买服务等方式明确保洁标准和责任区域,为农村公共空间的整洁美观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建设文明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筑其“形”,乡风文明则塑其“魂”!
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牵头推进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带头,增强村规民约针对性和约束力,这是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的有效尝试;建立乡风整治机制,运用滥办酒席监督举报平台遏制不良风气,精准聚焦农村突出问题,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举办 “村戏”“村晚” 等文体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
近年来,铜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纵向层面,建立了从市级统筹、区县主责到基层落实的垂直责任链条。市创文办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创文考核,并由专项督导组开展明察暗访,这种“硬指标”与“强问责”的结合,确保了政令畅通、压力传导到位,有效杜绝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在横向层面,也实现了真正的职能协同。各部门立足核心职能,既各司其职,又无缝衔接,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面的治理网络。这种高效的协同机制,最直接的成果便是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整洁的村落庭院到有序的公共空间,从完善的基础设施到文明的生活风尚,处处彰显着创文带来的喜人变化。我们应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内外兼修、全域协同”的正确路径,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让文明之花在铜仁大地上持久绽放,成为城市与乡村最深厚的底蕴和最耀眼的底色。(张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