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生态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实践
2025/04/27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65   

在贵州东北部,梵净山麓以东,藏着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江口县。

这里层峦叠嶂、溪流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77%,负氧离子含量远超世界卫生组织的清新空气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046.png

近年来,江口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招商引资,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冷水鱼产业:梵净山泉孕育“水中黄金”

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79个整齐排列的鱼池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120余万斤鲟鱼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欢游,活力四射。鼎基石冷水鱼养殖基地负责人王朝明每天都会来到鱼池边,查看水质和鱼群状态,监测水温和溶氧。

“我们这儿的鱼是喝梵净山‘天然矿泉水’长大的,好水才能养出好鱼!”王朝明感慨道。

鲟鱼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不仅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对水温也有着严格要求。江口县依托梵净山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通过专用沟渠将地下水引入鱼池,水温常年稳定在15—24℃,这与鲟鱼18—23℃的最佳生长温度完美契合。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136.png

“这里的水不仅温度适宜,加之干净无污染,所以养出的鲟鱼产出的鱼子酱品质上乘。”王朝明自豪地介绍,每次至少需要4个工人把鱼池打扫干净,再通过鱼池的管道排出,达到循环活水的效果,给鲟鱼一个干净的养殖环境。

在江口县,像鱼良溪村这样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有17个,养殖总面积达865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积极延伸产业链,已建成2个现代化的冷水鱼深加工厂,成功研发出鲟鱼丸、鲟鱼骨髓面、鱼子酱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畅销全国。

2024年,江口冷水鱼总产量达6605吨,实现产值2亿余元;2025年第一季度,产量达1850吨,产值6750万元。冷水鱼产业不仅成为江口县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柱,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

特色种植: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在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挂扣坝区,500亩产业基地生机勃勃,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有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还有硕果累累的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种植大户闵江的平菇种植基地,现代化的种植设施令人眼前一亮。闵江打开喷灌开关,头顶的喷灌系统立刻开始给棚里3万棒平菇洒水。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151.png

闵江介绍,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效率,随着气温升高,还保证了平菇的品质。一棒能产出6斤左右的平菇,一天平均能产出30筐。2024年毛利收入达到30万元。

除了经济效益显著,闵江的种植基地还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驿站”。他在坝区承包了5个大棚,每年能提供两千人次的就业。“看到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挣钱,日子越过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闵江笑着说。

四月的挂扣坝区,西瓜种植大户欧沙正忙着给瓜苗浇水、施肥。他的瓜棚里,嫩绿的瓜秧长势喜人,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欧沙原本在外地从事工程行业,常年奔波劳累。当他得知村里有土地流转,便毅然回乡创业。“去年21个大棚,西瓜产量有5、6万斤,挣了些钱。”尝到甜头的欧沙今年将大棚数量增加到50个,预计毛收入可达16万元。

“现在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日子过得踏实多了。” 欧沙脸上溢满了幸福。

挂扣村党支部书记谢琴介绍,过去坝区由外地经营户承包,后来因经营不善闲置,为盘活土地资源,村里决定以较低租金,将土地流转给村里有种植经验的大户和返乡创业的村民。

如今,14位种植大户在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种植了西瓜、草莓、蔬菜等多种农作物,不仅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2021年7月,挂扣村成功入选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试点村之一。

如今的挂扣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田园生活,品尝新鲜果蔬,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的 “诗与远方”

江口县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沃土,更是旅游度假的胜地。这里有充满神奇魅力的梵净山,它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有清澈见底的太平河,两岸青山倒映,宛如一幅山水画卷;还有古朴宁静的土家村寨、侗寨和羌寨,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211.png

近年来,江口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将特色田园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大做“山下文章”,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223.png

在梵净山脚下,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民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格各异,有的保留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充满了古朴韵味;有的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时尚又舒适。每到旅游旺季,民宿常常“一房难求”。

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采摘、垂钓等乡村活动。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江口县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了旅游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举办文体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236.png

如今,生态旅游已成为江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余亿元。

招商引资:优质资源引来 “金凤凰”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江口县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德心水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项目由东莞市贵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23年5月正式落地江口。“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江口,就是看中这里优质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德心水公司负责人介绍。

江口县白水洞的天然小分子水,水质清澈、口感甘甜,是对人体有益的弱碱性天然山泉水,也是生产优质饮用水的绝佳水源。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251.png

目前,德心水工厂已建成2条现代化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可达30万吨。工厂与水源地之间架起一座“莞铜桥”,白水洞的水通过桥两边的密封管道直接引送至车间进行杀菌消毒、灌装生产,确保了水质不受污染。

“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江口本地以及周边城市。未来将通过线上销售以及个性化定制,预计下月初正式投产。”德心水公司负责人对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除了德心水项目,江口还引进抹茶加工、林下中药材深加工等一批优质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为生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427075304.png

从冷水鱼到特色种植,从生态旅游到招商引资成果落地,江口县在生态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江口让 “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站在新起点,江口县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生态之笔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这颗梵净山下的“绿色明珠”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陈琴 黄石明 曾锣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