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江口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不断围绕健康养生、旅居养心、康体养老,打造“慢生活”民宿集聚区。
江口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境内著名的景点梵净山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也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重点围绕梵净山森林康养民宿集群做文章,将乡村民宿与民族文化、康养文化相结合,打造“民宿+”个性化名片,让“短客”变“常客”,形成“山顶赏景、山下养心”的新旅游格局。
集住宿、餐饮、品茗、旅游、康养休闲、亲子拓展、避暑旅居度假于一体的“梵静山舍”民宿,坐落江口县太平镇凉天屋公路隧道口,距梵净山山门3公里,被入选2023年贵州银山级(四星级)民宿,周边景区集群围绕,总面积16000平方米,拥有客房56间,床位93个,代表着“久生”的康养理念和佛教的“救生”功德。
“梵静山舍”店长韩海洋介绍,民宿由土家族传统村落改造,围绕老宅进行加固翻新,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烟火与民俗风情。
目前,江口梵净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与川上语·梵静山舍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步道、森林浴场等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项目承载游客对康养旅游的向往,游客在这里与自然相融,感受着森林的气息。
走进“梵静山舍”,记者看到,整个民宿坐落在自然环境之中,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民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与周围环绕的茂密植被和山水景色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2015年我来过梵净山,当时也是住的这里,这次我们一行8人在贵州自驾游,还选择住在这里,现在民宿更大了,服务更齐全,房间的布局非常温馨,整体上符合当地的民俗风貌,环境干净整洁,非常有特点。”来自四川的摄影爱好者郑先生告诉记者。
寨抱村距梵净山山门大约15分钟车程,村里一家“歇山静舍”的民宿,其禅意和品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
15岁时的一次守山经历,让民宿主人牟永生与梵净山结下不解之缘。“守了一个月,那时候就喜欢在树林里的石板上睡午觉,享受大自然的宁静。”牟永生说。
民宿前院是一栋老式土家族结构木屋。“歇山,依山而建,临水而居。民宿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我收来的,小到瓶瓶罐罐,大到木床,我收集了很多年。”牟永生说,歇山是他淘旧物攒起的民宿。
“旧的东西有人文气息,能让人心静下来。”追求安静、享受自然成为歇山的主题。
北京游客郑萍告诉记者,这个民宿是一个朋友强力推荐的,房间还能听见潺潺的水声,欣赏完梵净山的美景,回民宿看看书,能让身心彻底放松。
“原本只打算和朋友在梵净山待一天,现在打算多住几天,自己太喜欢里了。”郑萍说。
巍峨的梵净山下,沿着太平河向西前行,进入静谧的土家族古村落“云舍村”,“云舍小院”民宿就藏在这片绝美山水的世外桃源里。
2019年,苏州市姑苏区对口帮扶江口县,苏州文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建设运营团队走进云舍,打造一家“苏州标准”的民宿,为当地的民宿业推波助澜。
小院在原有土家族民居的基础上改造建成,以分散式小院呈现。尽管小院融入了苏州的文化和建筑风格,但本地土家族原汁原味的木结构民居格局,也被保留了下来。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东莞市大朗组团(大朗镇、樟木头镇、东坑镇)与江口县建立协作关系,又投入帮扶资金改造两处独立院落,称为“莞缘居”,三处独立院落依神龙潭而建,入目是梵净青山,低头是神龙潭水。
凭借独特的魅力和优质的服务,云舍小院荣获“全国乙级旅游民宿”“贵州省示范民宿”等多项荣誉。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民宿一头连着八方游客的“刚需”,是游客的住宿之地,也是游客深入了解旅行目的地风土人情的“中转站”;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是许多乡村的创收来源。
让游客长租于此,沉浸式体验梵净山的四季更迭,江口县把握休闲度假新导向,依托梵净山旅游品牌,民宿成为撬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切入点。
按照“市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民宿集群,全力构建“民宿+乡愁故园”“民宿+传统美食”“民宿+侗家文化”等模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民宿经济附加值,打造地方民宿文化品牌。
目前,整个江口梵净山区域有民宿160余家,其中,国家乙级民宿1家;全省金山级7家,全省银山级4家,青山级33家;全省示范民宿12家;全省金山级乡村度假酒店2家。
布局了川上语、行驿云舍别苑、闻溪山居、熙玥河畔等一批生态旅居主题民宿,形成以梵净山民宿集聚群为龙头,以市县城区和主要景区为依托的民宿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在江口,特色民宿集群正在形成,一个个精品民宿不仅焕新容颜,还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赛道。(肖咏 文振曦 黎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