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塑魂 润泽铜仁
2023/08/21    来源: 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351   

铜仁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境内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与武陵主峰梵净山和穿境而过的乌江、锦江水乳交融,共同塑造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品牌。

640.jpg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铜仁充分挖掘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纵深推进文化生态建设,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书写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大文章”

640 (1).jpg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铜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以“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木黄会师纪念馆、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困牛山战斗遗址等革命旧址和纪念馆的载体作用,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让红色文化在黔东大地上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640 (2).jpg

穿城而过的锦江河。

擦亮绿色底色,厚植生态文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强化乌江、锦江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多举措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共进,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7%,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建立各类保护地48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网络格局。

640 (3).jpg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民族文化。全市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制定实施《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目前,我市共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00余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500余人,已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打造出松桃苗绣展示中心、苗医药体验馆、土家族医药馆、铜仁市非遗文化创意基地等非遗场所,形成松桃苗绣“苗族花鼓舞”“鸽子花旋极图”等一批有地方特色、有较大影响的非遗文化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说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红)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