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绿色金融”激活“绿色产业”
2022/11/22    来源:铜仁智慧党建云     点击:1176   

10月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米溪村稻耳轮作基地里,满载着7000棒黑木耳菌棒的运输车,沿着新建的机耕道直接开到了田土边上,方便群众卸货。

去年,为了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米溪村在产业规划中,将村中67亩水源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农田申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终获得了农发行印江支行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资金100万元,修建了引水渠和机耕道,这让原来一年一种的稻田变为了一年两种。

“我们村通过政府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闲置的土地被重新利用,今年我们计划种植30万棒黑木耳!”米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泽高介绍道。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地方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江支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基本定位,以服务乡村振兴、聚焦粮食安全、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为重要工作抓手,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让更多经营资源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不断破解涉农企业担保融资难题,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在印江,像米溪村这样通过获得金融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而实现经济效益凸显的农田达万亩,这是全市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主动作为 靠前发力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切实改进金融服务,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以“绿色金融”,全面激活“绿色产业”,全市金融工作总体呈现“发展有序、创新有效、服务有力、风险可控”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标节节攀升。

面对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等压力和挑战,我市始终坚持统筹金融机构积极扩大存贷款规模,千方百计提速度、稳增长。制定实施了《关于金融支持稳经济促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精准发力“两稳一保”,全力以赴助力企业转型创新发展,通过用好用活“金融+”政金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持续抓好“高层走访对接、战略合作对接、议事协调对接、专项调度对接、基层现场对接”五个对接机制,积极举办了一系列对接会、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走访等活动,有力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据统计,2022年全市政金企融资对接签约项目211个,签约金额达到了234.9亿元。

肉牛养殖是德江县主导特色产业之一。而平原镇坳田村的养牛业最为“突出”,早已成为周边一带远近闻名的“牛村”,同时也成为了贵州省肉牛养殖示范村。

2021年,坳田村开始推行“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肉牛养殖模式,同年7月,坳田村被列入“全省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坳田模式”也在全县范围得到推广。

眼看着坳田村的产业越做越大,但发展资金遇到了瓶颈。通过了解和深入调研,工行德江支行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该村整村授信工作思路和方案,最终向该村农户发放了多批低利率信用贷款,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推动了坳田村,乃至德江肉牛产业稳定发展。

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

9月14日,工行铜仁分行向思南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思南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发放项目贷款1800万元,实现贵州省城建领域首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配套融资投放,标志着该行在扩投资、促就业、稳增长上迈出又一坚实步伐……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来,工行铜仁分行便紧紧围绕上级行决策部署,及时开展金融工具配套融资服务工作,积极对接协调项目各方,加快配套融资支持落地。

为了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工行铜仁分行通过开通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快速审批落地诸如“思南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贷款1.7亿元等一批项目,为全市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了金融惠企利民力度,为稳住经济大盘创新支持路径和贡献金融力量。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编制印发《铜仁市金融助企纾困惠民手册》,集中汇编整理了33家金融机构政策、产品,引导金融顾问通过面对面发放、一对一解读,真正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同时,大力开展企业金融顾问大走访活动,优化对企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全市207名金融顾问与947家企业进行了融资对接,共为165家企业发放贷款46.59亿元。 

服务实体 发展产业

“没想到,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10月20日,在江口县城经营烟酒生意的谭腊菊,从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获得100多万元的优惠贷款,让她激动不已。

9月,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谭腊菊凭借在生活中驾驶电动车出行、电子渠道收付款、文明祭祀等行为,获得200个“梵净生态积分”。通过积分抵扣,她的贷款利率下调了0.37个百分点/年。

让谭腊菊获益的正是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产品在金融领域的价值运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梵净生态账户”……

今年以来,铜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8月,江口县、思南县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市政府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铜仁市推进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全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和江口县、思南县绿色金融试点县专题会,推动各地各部门抓紧抓实绿色金融发展工作。

由此铜仁在全省率先推出“梵净生态账户”,有效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被赞誉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样本”。

同时铜仁还制定实施了《铜仁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铜仁市普惠金融春风行动实施方案》《铜仁市普惠金融首贷培植行动方案》等。

其中,值得肯定的是《铜仁市创新开展“首贷免息”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获《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据统计,铜仁市普惠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今年1至9月就已累计解决融资需求3917笔、金额达33.98亿元。

此外,铜仁还研究出台《铜仁市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建立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机制,探索实行“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推动金融机构为“1+3+N”重点产业链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支持了诸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等产业的集群发展。

其中思南县通过创设“再贷款+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链信贷需求,创设“兴村贷”产品,向1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7940万元专项贷款。而松桃苗族自治县创设的“兴业贷”信贷产品,仅今年就成功支持了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及县域优势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信贷产品已累计投放贷款达3260万元。

整体推动 分层培育

11月10日,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正式公布,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贵州省三家入选企业之一。

作为铜仁市本土培育起来的新能源材料上市企业,中伟铜仁(上市主体)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先后吸引一批以锂离子电池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户铜仁,有力助推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体量进一步拓展、集群发展效应持续强化。今年上半年,该企业从业务结构、产品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继续保持了行业领跑地位,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为26%,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为25%,均保持行业第一……

数据显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已发展至69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5.6亿元,同比增长45.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1%……取得这些可喜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铜仁金融服务的“默默”支持。

今年以来,铜仁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营商环境品牌,搭建政金企合作对接平台,为在铜投资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铜仁始终坚持把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快资本运作、实现企业IPO上市融资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铜仁按照整体推动、分层培育、重点攻坚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印发了《铜仁市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铜仁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和管理办法》,发挥上市企业的引领作用,21家企业列入贵州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排名全省第三位,支持帮助中伟股份定增50亿元,兑现省市上市奖补资金达590万元。

同时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证监局也多次赴铜仁现场指导上市后备企业,邀请沪深交易所行业专家到重点企业实地指导,开展企业上市专题培训,增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为了助力企业发展,铜仁还建立全市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组建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构建“绿色通道”……这些务实的工作措施,均有效推动了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的步伐。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产业是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绿色是铜仁最鲜明的底色、红色是铜仁最厚重的本色、银色是铜仁最显著的特色。

下一步,处于政策优势叠加、要素高度集聚、服务持续优化、产业蓬勃发展,蕴藏着广阔投资机会的铜仁,还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高质量谱写铜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申逸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