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深度融合,铜仁全力打造“双一流”目的地
2021/09/28    来源:微铜仁     点击:798   

文化和旅游相伴相生,诗与远方交相辉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以秀美多姿的山水、温和怡人的气候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诗意栖居”。

据第三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铜仁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912.72 万人次,国内游客人均花费821.93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34.43亿元。铜仁旅游持续较好较快发展,旅游热持续升温。

铜仁,正逐步成为国际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一步步成为文化旅游胜地、度假康养天堂,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1632817025676081.jpg

文旅融合

    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华灯初上,位于铜仁主城区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游客们或拍照留念,或三五成群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有明清建筑103栋、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个、古巷道11个、码头1个。是铜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讫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景区内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南门街为纵轴线分列两侧,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民族建筑、商业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直观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前世今生,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今年中秋假期,铜仁市共接待游客151.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全市重点景区人气不减,新景区魅力初显。梵净山、朱砂古镇、苗王城、石阡温泉等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5732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一经亮相便游人如织,已成为来铜游客新打卡地之一。同时,全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乡村旅游人气爆棚。

1632817084679591.jpg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旅游“点石成金”,铜仁打造了生态旅游产品17个、康养旅游产品10个、科普研学产品14个、农旅观光产品13个、文旅融合产品24个、乡村旅游系列产品341个。同时,立足“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打造了中国箫笛之乡、中国傩戏之乡、中国花灯戏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等民族文化品牌,形成了百家争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铜仁市按照“一区五地”发展总体思路,坚持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以构建环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引领,不断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

“十三五”期间,铜仁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胜地建设,文化旅游业呈现结构优化、业态丰富、转型升级、亮点纷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梵净山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4A级景区11个,江口云舍等4个村被列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石阡“说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松桃苗绣纳入世界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生计项目,万山汞矿遗址进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看万山红遍》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美誉度、“打卡量”持续攀升。文旅融合正引领铜仁奔向天高地阔的远方,书写桃源铜仁最美诗篇。

1632817117201722.jpg

体旅融合

    打造山地旅游高地    

“这边环境好,赛道等各方面建设都很不错,非常适合骑行、散步和跑步等健身锻炼,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去处。”每天清晨,在碧江区至江口县的“最美马拉松赛道”上,跑步爱好者、骑行爱好者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在风景如画的赛道上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这条连接铜仁主城区和梵净山景区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全长近70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的“最美马拉松赛道”全长43.5公里,沿线小河逶迤、水清见底、绿树成荫、繁花斗艳……吸引着众多市民及游客前往打卡。

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这是铜仁抢抓发展机遇,发挥生态优势,高品质开发旅游业态,高质量提供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全力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力作”。

围绕“能融则融,宜融则融”的思路,铜仁市紧扣“山、水、路”资源优势及梵净山这张世界名片,打造梵净山系列体育赛事IP,规划梵净山精品体育线路,构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启动“乡村振兴产业带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体旅融合示范项目试点工作,规划建设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体育特色小镇2个,打造户外运动精品体育赛事6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条,智慧体育场馆5个、智慧赛道1条。

1632817167446754.jpg

目前,全市已申报生态体育公园提质改造项目6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6个、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项目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0余个、社区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10余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项目60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体育设施项目5个、“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储备项目21个。通过申报争取,已获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项目4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项目44个,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建设项目57个。

今年,铜仁市政府与中国田径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智慧赛道建成后,将从标准化、智慧化两个方面推进马拉松赛道认证。

近年来,铜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不断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发展,借会登高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先后成功举办了梵净山登山大赛、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环梵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其中:环梵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汇聚了加拿大、英国、比利时、俄罗斯、中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支车队、500余名选手角逐万山;成功召开了铜仁市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贵州梵净山“我的乡愁”微电影展······通过系列国际性赛会活动的成功举办,铜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体验、感悟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山水之魅。

1632817199568923.jpg

康旅融合

    打造一流康养福地    

“这里风景好、空气好、环境好,是康养避暑的好地方。”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侗乡风情园,来自山西的游客王建军说。

玉屏县田坪康养小镇依丘陵而建,临水而居。小镇康养功能齐全,包括侗乡文化广场、乡愁馆、湿地公园、侗乡大酒店、森林木屋别墅、悦侗民宿、侗乡奥特莱斯、侗乡医院等,是一个既涵传统文化又具现代气息的康养旅居综合体。

铜仁是天然的养生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负氧离子浓度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是休闲养生的最佳去处。境内有天然温泉30余处,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且富含硒、氡、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享有“梵山净水·健康水都”之美誉。其中,梵净山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达到6级,被中国气象协会授予“天然氧吧”称号,是理想的疗养胜地和世人向往的养心天堂。环梵净山周边年平均气温为22℃—24℃,空气清新、醒目健肺、最宜人居,是疗养圣地、避暑天堂。

1632817242196225.jpg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铜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铜仁是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之一,石阡、印江被评为“全国长寿之乡”,江口、玉屏为贵州省长寿县,万山挞扒洞村为国家级长寿村。同时,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丰富,全市中药材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2017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支持铜仁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铜仁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康养产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报告》和《铜仁市社会公共服务规程》《铜仁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程》。

2019年11月29日,贵州温泉省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铜仁石阡县召开,以石阡城南、思南九天、碧江九龙洞等温泉为代表的铜仁“天赐神汤”,极大助推了贵州“温泉省”建设,丰富了温泉康养体验,吸引了大量高端游客来铜休闲度假、康体养生。

2020年12月27日,在“新时代·中国最美小镇”颁奖盛典上,铜仁市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

1632817283735274.jpg

近年来,铜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积极谋划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康养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养老机构,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康养胜地。

如今,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铜仁围绕梵净山、乡村振兴产业带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了铜仁苗人古城九龙湖休闲旅游综合体、江口旅游风情小镇、九龙洞温泉度假庄园等30多个生态健康养生项目。同时,不断强化健康养老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7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1500多处,养老服务床位2.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逾35张……“旅游+康养”产业蓬勃发展。铜仁,已逐渐成为游客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康养胜地。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