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填补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18项手术空白,仅一项微创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的创新,保守估计就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2000多万元,并获铜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外科手术分级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是四级手术,近5年,他共参加246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430例,平均每年86例,而且多项手术走在周边同级医院前列。
他就是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沿河县管专家、第三届乌江先锋、首批“优才卡”获得者,该县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神经脊柱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龚福科。
1次绝望反击
1987年毕业于铜仁卫校的龚福科,被分配到甘溪镇卫生院,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日子无忧无虑。
2000年,龚福科调入县人民医院外科。“那时候的县医院外科只能做腹部、四肢和简单的外伤开颅术。”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稍微复杂一点的脑部手术都是建议患者转到外地大医院,有些病情危重患者在转院途中就死亡了。
龚福科清楚记得有一个脑出血患者转院时绝望地说:“你们可是县医院啊!这样的手术都做不了?”患者的话深深刺痛着龚福科的心,让他感到作为医生特别无能、失败、绝望。
2002年,沿河人民医院引进CT,龚福科看到了反击的希望,于是向医院主动请缨,要求去进修学习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技术。
“手术就如同走钢丝,丝毫差错都有可能导致生命消逝。”此时已经37岁的龚福科深知手术刀下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他在培训学习中比考大学还要认真仔细,还要刻苦,很快就掌握了开颅血肿清除术。
“我现在都清晰记得,当时一名在读初中的王姓患者脑出血,需要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其他选择。”龚福科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顺利完成了手术,让孩子的生命重新绽放。“孩子康复后,他们给我送来锦旗表示感谢。”龚福科说,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大学毕业在贵阳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设备的先进和技术的进步,在龚福科的带领下,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对此类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获得了广大群众点赞。
5分钟生死时速
接下来,沿河人民医院不断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而高尖端设备必须得配备高尖端人才,由于时代因素,只有中专学历的龚福科明白,要想成为让患者信任的医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
龚福科先后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学习1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学习1年,浙江省台州医院脊柱外科学习3个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脊柱外科学习1个月,还到吉首大学进行学历提升。
“除了院方派遣的学习,我们还经常到重庆、遵义、贵阳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并且科室每周都有培训,要么请外地专家来讲课,要么就是本科室医生轮流主讲。”龚福科说。
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学习,龚福科能熟练运用CT和MRI对颅内肿瘤、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具有独立处理复杂的疑难病例和院内会诊能力;能准确定位开颅手术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能独立完成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较复杂手术。
龚福科说曾经有一位患者因为意外导致头部受伤,颅骨把静脉窦刺破,出血量非常大,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止血。“手术风险程度非常高,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成功止血,伤者将死在手术台上。”龚福科说。
“立即手术!”伤势的紧急程度容不得龚福科犹豫。
手术中,龚福科开颅后立即把硬脑膜剪开,用手压迫出血部位,立即进行血管修补止血,不到5分钟成功止血,转危为安。
“学习可以彩排,但手术不能预演。”龚福科说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具备非常扎实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术,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又紧急的病情,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挽救生命。
18项手术空白
医者仁心。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龚福科在接诊的过程中发现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病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恢复差、后遗症严重。
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手术风险,龚福科一直在探索,2016年曾赴长沙、重庆等地的大医院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手术经验,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沿河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微创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
这个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起来疗效相同,但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后遗症轻,同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医疗费用从3万多元降到了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此项手术填补了沿河人民医院的手术空白,并于2011年获得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每年都有100多人在我们医院进行此项手术,到目前,保守估计此项手术已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2000多万元。”龚福科说。
近年,颅脑、脊柱外伤病人逐年增多,特别是上颈椎骨折脱位病人,此类病人转运途中风险特别大,2017年,沿河人民医院打算涉足这方面的手术,经过慎重筛选,重任又落在了龚福科肩上。
龚福科经过3年多的努力,2020年,和他的团队成功独立完成了上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又一次填补了沿河人民医院一项手术空白。
“这项手术在国内三甲医院都是难度比较高的手术。”龚福科说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部位解剖非常复杂,手术风险极度高,手术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丝毫失误,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多年来,龚福科填补了沿河人民医院外科手术18项空白,在他的带领下,沿河人民医院外科分出了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脊柱外科,让患者得到更加系统专业的治疗,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大幅提高。
6小时精彩站立
作为医生,时间就是生命,患者就是命令。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有事无事,患者永远排在第一位,虽然没有扛枪,但时刻都像在打仗。
龚福科说这些年来自己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患者需要紧急手术,立即都得上,常常夜里两三点钟起床,累到疲惫不堪,腰酸背痛,经常是出手术室躺下就睡着了。
他说2019年给一名患者做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椎管狭窄、脊椎对比性侧弯畸形手术,从早上9点钟走进手术室到下午3点多手术结束,整整站了6个小时。
龚福科说:“脊柱手术的风险很高,有丝毫差错都会导致病人瘫痪。作为医生,只要病人还躺在手术台上就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敢有丝毫放松。”切开、止血、缝合、清洗……6小时里这样的动作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但是每一次都必须精确无误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在沿河人民医院有龚医生这样的专家型人才,我们来看病非常放心。”患者家属杨泽林说。
“我做第一台开颅手术,内心无比害怕,完全没底,手术下来我整个人都是软的。”通过人才引进到沿河人民医院工作的钱中宇说,在师傅龚福科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下,现在他也能够独立完成开颅血肿清除、脑血管造影、颅骨修补等复杂手术。
“龚福科从医34年,从基层的一名工作人员到县人民医院的骨干医师,以及科室带头人,带领科室人员把我们的外科从无到有,从普通的诊治到新技术的开展,都充分发挥着技术引领作用,为全县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应有贡献。”沿河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