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朝刚:恪尽职守,务实为民
2021/12/24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1253   

走进如今的青杠坝村,一座座民房整齐有序,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游泳池、运动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的身影。

青杠坝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坡多耕地少,一直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一句简单的打油诗,却是十多年前青杠坝村的真实写照。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初中毕业后的冷朝刚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回家补充劳动力。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在黔东大地上风起云涌。冷朝刚抓住机遇,靠着仅有的一点积蓄,在家中开办杂货铺,一年收入达10余万元,成了村里的“有钱人”。

饮水思源,看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还有那些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乡亲们,冷朝刚毅然放弃家中生意,于1999年被村民推选为青杠坝村主任,决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

要想改善贫困面貌,发展产业才是关键。青杠坝村气候条件良好,冷朝刚拿出自家的三亩地当作试验田,试种西瓜、辣椒、大蒜等见效快的经济作物,并自己垫资10多万元,购买种子和肥料等发放给村民,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成功让10多户群众发展起了“大蒜+西瓜+辣椒”的轮作种植。

“当年测算,一亩西瓜的产值能达到4000多元。”在冷朝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青杠坝村产业“活”了起来。

2004年,冷朝刚站在党旗下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他挑起村支书的重担。他暗下决心:“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顾小家,只计个人利益,必须全身心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在冷朝刚的带领下,青杠坝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建基础、兴产业、强农民、塑民风、促振兴,先后发展大蒜、辣椒、肉牛等产业,并修建大蒜、辣椒加工厂、纸厂和森林山庄,不仅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也成功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型和跨越。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反哺机制、利益联接机制,打造农村综合改革升级版,形成了小康田园综合体改革模式。

如今的青杠坝村四季风景如画,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已形成“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禽、坝上蔬”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村民年收入增速喜人,邻里之间和谐友好,曾经的贫穷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富裕村,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青杠坝村先后获评为全国文明村、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民族特色示范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省级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冷朝刚先后获得“全省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持之以恒做好地方经济发展,持之以恒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交给我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抓好见效快、收入多、解决就业人数更多、经济增速更快的产业,办好每一件老百姓能够受益、能够看得见的实事,全身心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今后,冷朝刚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他的初心与决心。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