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捷:1.5万元“特殊党费”背后的为民情怀
2021/10/28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349   

山村深秋的阳光在袁敏捷的身上折射出一片剪影,眼前正在忙着为村里葡萄联系外运时间的袁敏捷拥有双重身份:万山区下溪乡瓦田村委会主任、下溪乡供销社主任。

1635391424391565.jpg

2011年度袁敏捷被万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基层“治安积极分子” ;2015年度、2016年度被下溪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度被万山区委、区政府评为“抗洪抢险英雄”先进个人;2016年,当选万山区第二届人大代表;2018年度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并被聘为2018年铜仁市乡风文明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宣讲团成员;2018年11月在“铜仁脱贫攻坚群英谱”评选中获得“本色公仆”荣誉称号;2020年9月获得铜仁市“铜城仁者·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万山区下溪乡党委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1月被万山区人大常委会授予“履职活动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

一块块奖牌见证着下溪乡的喜人变迁,见证着瓦田村的蓬勃发展。而袁敏捷取得的一项项荣誉,离不开他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

瓦田村的村民们说,他的善举行动温暖了村寨群众的心,他是我们教育后辈的道德榜样和精神标杆。 

“特殊党费”映照初心:“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一生永远不忘党恩!”

2020年3月3日,袁敏捷自愿捐款5000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3月,袁敏捷自愿一次多交党费5000元;

2021年7月,袁敏捷自愿一次多交党费10000元;

2021年7月,国家扶贫日袁敏捷主动捐款2000元。

来自中组部的三张“党费收据”“捐款收据”鲜红红的,格外亮眼。

1635391486462341.jpg1635391486957269.jpg1635391486375545.jpg

自从2007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起,袁敏捷就一直在坚定地践行着党旗下宣誓的忠诚诺言。

不管是在乡供销社为乡亲们起早贪黑地运送生产生活资料到村入户,还是主动带领村民艰辛创业致富道路上,袁敏捷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榜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热情为民办事。

在脱贫攻坚这场不见硝烟的时代战场上,袁敏捷总是身先士卒战斗在前沿。家里老人需要照料,孩子读书需要管护,但他却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家里大小事情都丢给妻子陈福英。他总是对妻子说“党和人民相信我,让我在这个岗位上担纲,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要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长期的奔波劳累和超负荷工作,让袁敏捷身体上处于疲惫状态,尽管早就发现身体不适,但一想到乡供销社、瓦田村委会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做要干,他一直忍痛坚持工作。同志们一直好心劝导他去医院检查治疗,但他总是说“没有什么事的,同志们不用为我担心!”

战晴日,斗雨天,夜以继日地穿行在田间地头,往返于群众家庭之间。在一次调解群众纠纷中,他突然感到喉咙阵阵不适,说话困难,剧痛难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2014年5月16日,他被送进医院检查,经确诊为食道癌中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医生要求他好好休息,好好调养身体。组织上也要求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安心治疗。但是袁敏捷一想到父老乡亲对他的信任和期待的眼光,特别是乡亲们想要摆脱贫困的急切梦想,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决不放弃”。从此,他没有停歇,依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为民排忧解难,为村里发展四处奔跑。

袁敏捷虽然身患癌症,却始终心系群众,用苦干、实干的精神践行着为民、富民的神圣使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他因此被列为2017年度“铜城仁者·敬业奉献”提名人物。

袁敏捷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姿态对待工作。他总是对家里人说:“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一辈子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这份恩情。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才对得起党组织的关怀,我这一生永远不忘党恩!”

1635391555569642.jpg

“奋斗勇士”坚定前行:“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我这一辈子的愿望。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工作,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1973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袁敏捷,从小练就了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坚强意志。从1991年5月高中毕业招考进入下溪乡供销社工作之日起,他就积极工作,热情干事,深得大家的称赞。2006年6月8日担任下溪乡供销社主任后,他更是带领10多个职工开拓创新,多元发展,闯出了一番事业。目前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持续经营且运转良好的乡级供销社。

一载载艰苦创业,袁敏捷一家人的日子好起来了。但当他看到瓦田村大部分群众离小康生活还有很大差距时,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他说: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村里人都富起来了才算富。于是,他在心里暗暗立誓:一定要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怀揣着这份梦想,2013年12月,他参加瓦田村换届选举,以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此,他成了一个干部群众眼中的“拼命三郎”和“老黄牛”。

瓦田村山大谷深,缺田少土,处在层峦叠嶂之中。曾经,流传一首民谣:“瓦田村一条槽,早吃包谷夜吃苕,漂亮的姑娘往外跑,单身汉有几十条。”因为穷怕了,村民纷纷争当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

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袁敏捷拿出“第一招”:扶贫先从扶“志”增“智”开始。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他一次次进村宣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他白天行走在田间地头,晚上穿梭于村落院坝,仅2017年下半年,他就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平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10余次,组织开展“群众院坝会”50余次。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村民对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如何摆脱贫困?他想出“第二招”: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调整传统农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经过一次次考察学习取经,袁敏捷结合村情实际,提出立足“山”字做文章,向山要地,选准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争取上级政府扶持政策,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杠杆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无缝衔接。

目前,瓦田村种植养殖大户2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微型企业4家,发展山地刺葡萄2000余亩,村级产业形成多样化、规模化发展,1000余名村民在发展产业中增收致富。

袁敏捷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瓦田村12个村民组发展生态产业,眼下各个产业生机勃勃,前景向好。该村3000多亩优质葡萄核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国内多家企业原料恒定供应基地,已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葡萄产业园1万多亩。

“袁主任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效果好,家家户户都有增收门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瓦田村能够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这里面有袁主任的功劳。”这是村民们的心里话。

袁敏捷以村为家,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而他坦荡无私、廉洁奉公的品格力量、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成为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的坚定动力。

“铜城仁者”心怀群众:“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下生活上的困难,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此生的愿望;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作好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的道德榜样!”

从2019年1月至今,瓦田村十二个村民组1736人中,凡是年满60岁(含60岁)以上老人理发费用,袁敏捷一直负责支付。

村里修路架桥、教育资助等方面,袁敏捷经常都是捐款1000元以上。2019年,他悄悄地拿出5000元资助一个考上铜仁八中、父母双亡的贫困学子,并承诺帮助其读到高中毕业。赞助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更是长期性的经常性的,不胜枚举。

袁敏捷资助了数十个贫困学生,可他总是不让别人知道。每当知情人问到他时,袁敏捷总是一句话回答:“天知道就行了。”

“这些年来,袁敏捷在村委会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几乎支持村民了。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回家,他总是说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多,更需要我们的帮助。请你理解理解!”袁敏捷的妻子陈福英说道。

当笔者与袁敏捷谈到自己家庭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富裕而又总是经常帮助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子的事情时,袁敏捷就会十分动情地讲起还是乡村代课教师那段岁月,生活窘迫时得到乡亲们冒着寒冷送粮送菜,当供销社业务推销员时进村走寨得到乡亲们的热情招待,一次次得到乡亲们亲人般的对待又不顾艰辛地送自己摆脱病况危险的动人时刻。

袁敏捷总是一句口头禅:“为了我们贵州、铜仁、万山这一片净土,为了群众更加快乐地生活,这是我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