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思南县锚定产业融合、结对帮扶、公益赋能三大主线精准发力,推动56家首批示范企业牵头引领、百余家民营企业接力跟进,在黄牛养殖、特色种植、电商拓展、跨区域协作等领域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思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焕新的“三赢”故事在乌江河畔生动演绎。
产业筑基:“土特产”变身“致富宝” 农户家门口稳岗增收
“以前在家只种玉米,一年忙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黄牛合作社干,既有保底收购价,还能在养殖场务工,一年下来能多挣5000多块!”许家坝镇养殖户王伯洋一边给黄牛添着草料,一边乐呵呵地算起增收账。
作为思南特色产业的龙头,思南黄牛集团牵头打造集群化发展模式,在全县建成5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辐射带动120余家合作社、600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如今,全县黄牛存栏量已突破12.5万头,年出栏达4.8万头,“思南黄牛”品牌产品成功走进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商超及电商平台,截至2025年9月,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5亿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在青杠坡镇的辣椒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李素敏正忙着采摘装车:“公司统一提供苗种和技术指导,采摘后直接上门收购,我们不用愁销路,还能兼顾家里老人孩子,去年光种辣椒就增收了4000多元。”思南铭盛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推行“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辣椒种植4000亩,年产辣椒200万斤,产值近450万元,为当地群众搭建起“家门口的就业台”。
瓮溪镇的高端白茶产业,则通过“返租倒包”模式让村民实现“一地双收”。“土地流转有租金,在茶园务工有工资,村集体分红还能分一份,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瓮溪镇村民刘芳梅的话语里满是喜悦。目前,该镇已在13个村(社区)规模化发展高端白茶10050亩,构建“三核一带多基地”产业格局,建成2个茶叶加工厂,累计为9个村集体分红194万元,发放务工工资超3000万元,带动16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将“土特产”做出了“大文章”。“我们深耕红薯全产业链,从育种、种植到深加工、销售全程把控,就是要让思南的红薯变成‘金薯’。”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诚介绍,依托“陈薯”品牌,企业不仅建成年产一亿桶的酸辣粉包装生产线,还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拓宽市场,2024年销售额达7.1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0亿元,带动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突破14万亩,让万千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协作赋能:跨区域牵手拓市场 乡村发展注入强动能
“以前我们茶企都是单打独斗,想打开外地市场难上加难,现在有了商会搭桥,台湾客商主动上门签约,200吨茶叶卖出200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思南茶行业商会会长刘后思难掩激动。2025年9月19日,在商会精心组织下,台湾客商李梓源一行20人深入思南茶园、加工车间实地考察,通过面对面技术交流和商业洽谈,对思南茶叶的种植标准、加工工艺和品质管控建立全面信心,当场续签采购合同,涵盖“翠芽”“毛峰”等名优茶及大宗茶多个品类,为思南茶叶走向更广阔市场架起“桥梁”。
东西部协作则为思南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外力。“我们共建红薯产业园,引进东部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让思南红薯产品顺利走进大湾区。”思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旷宗顺介绍,截至9月,思南已从广东省新增引进落地企业3家,实际到位投资额超1亿元;投入55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17个黄牛产业项目,建成铜仁市最大的安格斯能繁母牛繁育中心和黔中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谁来养”“没地养”“怎么销”难题。
“我们打通了东莞、珠海等地销售渠道,2024年在广东市场的订单量增长50%,突破3000万元。”贵州梵山山泉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聂飞深有感触。2021年以来,思南通过粤黔协作工作队思南工作小组的精准推介,让农特产品获得更多展示机会,累计实现销售额近2.7亿元,其中扶贫产品销售额达2.37亿元,“黔货出山”的道路越走越宽。
劳务协作同样让群众受益匪浅。“通过劳务协作招聘会,我找到了东莞的工作,月薪6000多元,比在家务工收入翻了一番。”思南县农村劳动力杨力文说。
截至目前,东西部协作已帮助4373名思南农村劳动力赴粤就业,6955人实现省内就近就业;塘厦组团还组织22家优质企业赴思南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提供726个岗位,让群众“务工有门路、增收有保障”。
多元帮扶:公益暖心添温度 反哺桑梓显担当
“孩子放学后没人管,‘爱心晚托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感谢企业和村里的贴心安排!”周寨村村民王霞提起村企联办的公益“爱心晚托班”,满是感激。这个由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周寨村村委会共建的“第二课堂”,有效填补了孩子放学后与家长下班前的“看护空白期”,让家长安心务工、孩子快乐成长,成为村企共建的暖心样板。
在思南各乡镇,“强村富民工坊”同样人气十足。“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务工,去年光务工工资就拿了2万多元,不用出门就能挣钱。”在工坊务工的村民陈梅说。思南县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创建4个“强村富民工坊”,累计带动临时性就业3000余人次,发放工资超3000万元,让群众实现“顾家、务农、挣钱”三不误。
“回报家乡”专项行动中,思南籍企业家梁军的善举更是温暖了一方水土。“我是喝家乡水长大的,现在有能力了,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梁军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深情。他累计为家乡捐资捐物超100万元,设立“思南梁军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奖励70名优秀学生,长期资助35名贫困学生直至高中毕业;捐赠课桌椅改善胡家湾乡竹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亮化工程,惠及7个村1916户6755名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的责任担当。
此外,各基层商会及会员企业2021年以来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约300万元,通过扶贫帮困、金秋助学、筹措教育基金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彰显了“致富思源、帮扶济困、义利兼顾、回馈社会”的光彩事业精神。
下一步,思南县将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聚焦品牌引领、联农带农、多元投入、融合发展四大方向,培育更多区域性公共品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让民营企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村企合作成为共同富裕的“强纽带”,持续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刘汉滨 何敏)





